總算是沒白費(fèi)他們這些日子的辛苦。
“四弟妹真是個(gè)能干的,能想出這樣的好主意來?!碧锸弦哺淞艘痪?。
“東西是做出來了,可好不好賣的還不知道呢!二嫂可別夸的太早?!碧K巧聞言笑道。
她也沒想到第一窯木炭出的這么順利,她也只是將前世記得的工序流程給喬忠和喬成大致說了一下。
這兩人倒是細(xì)心會(huì)琢磨的,偶爾有不足的地方,都能自己琢磨補(bǔ)充好。
“我瞧著著買賣是能成的?!碧锸厦嫔蠋е隙ǖ馈?/p>
她也是聽人說過的,就是成里的大戶人家做暖房一般一個(gè)院子里也就只有一間的,多數(shù)是在臥房這樣的地方。
像什么接待客人的大廳都是沒有的,要是有了這炭火那可就舒服多了,不管什么時(shí)候都是暖烘烘的多好呀。
這東西肯定受歡迎!
幾人正說這話,蘇巧眼角余光便瞧見后院口一閃而過的人影,眼睛眨了眨,沒作聲。
“大哥,二哥,秋收還有些日子,咱們這些天就多砍些木頭回來再多制些吧,等入了冬,這東西應(yīng)該就好賣了?!?/p>
這木炭生意不算什么獨(dú)門秘方,蘇巧估摸著,時(shí)間長了也能有人琢磨出來做法,所以這第一筆買賣她打算多做些。
原本這燒炭的地點(diǎn)蘇巧是選在深山的,這樣安全些。
還是王氏說既然是做生意的買賣,還是放在家里好,免得被人偷學(xué),這才將燒窯的地方改到了喬家后院兒,后院兒是有院墻的,旁人也瞧不見。
喬忠兄弟挖的窯不算太大,一窯能出三四百斤木炭。
兩兄弟能吃苦,忙活了十多天,足足制了三千多斤木炭。
這中間的喬軒和蘇巧抽時(shí)間回了趟娘家。
蘇巧知道的蘇家的情況不好,可真到了蘇家,蘇巧才知道有多么的不好。
這和原主的感官中的,這也差了太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