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出來的大個頭花生交公糧和留種,小的會分下來。
因此鄉(xiāng)下孩子們吃的常見的炒花生一般都很小,實在是因為大的都不可能留在老鄉(xiāng)手里。
不熟練的時候,嚴小雨和童海瓊動作都不快,不過照著學也不難,很快就上了手。
嚴小雨發(fā)現(xiàn)這個工作很能鍛煉人的專注力,一個上午下來,她感覺自己都成斗雞眼了。
回到知青點,大家開始準備午飯。
上午下工的時候,曬谷壩上的第八小隊成員,被允許每人抓一把筐里的小花生,只有一把,不能更多。
這已經(jīng)是老傳統(tǒng)了,婦女們帶些新鮮花生回去給孩子吃并不是多大的事。
嚴小雨和童海瓊自然也是有份的,別說,這花生雖小,但帶著鮮甜,不知不覺一把就吃沒了。
吃完午飯大家回房午休。
嚴小雨把窗戶開大了一些,方便風吹進來帶走屋里的濕氣。
因為她們屋里有不少山貨,所以早上出門并沒有敢開窗,萬一有人翻進來,都不敢想還能保住多少。
現(xiàn)在的溫度早就已經(jīng)升起來了,屋里的水氣釋放不出去,就顯得更加的悶熱。
嚴小雨忙著開門邊的窗戶和擺在這邊的兩個木頭架子上的山貨,得翻翻,不然要發(fā)霉。
童海瓊則是去了后窗,那邊更不容易通風,不過那邊只在地上攤著板栗。
突然,只聽童海瓊一聲驚呼,連忙就沒了聲息。
嚴小雨轉(zhuǎn)頭一看,童海瓊用手捂住了自己的嘴,同時也轉(zhuǎn)頭看向嚴小雨,然后指了指墻角落下的一個黑色帶泥的小包袱。
這玩意眼熟啊,可不就是早上林冬梅塞進墻洞的包袱嗎?里面裝的東西,嚴小雨可太清楚不過了。
連忙回頭把剛打開的窗戶又給關(guān)上,還插上了插銷,嚴小雨才回身走了過去。
童海瓊看見嚴小雨關(guān)窗戶的時候也反應(yīng)了過來,站起身把剛開的后窗也關(guān)好了。
兩人湊到墻角看看地上的包袱,對視。
嚴小雨心想:還得演一波,這東西她認得,可不能讓別人知道她認得,不然精神力這事咋解釋?誰信?
不過林冬梅找的這個墻洞是不是過分了點,竟然直接通到了屋里,這玩意再大一點,動物們都能隨意進出了。
兩人都蹲著沒動作,還是童海瓊找了根棍子過來捅了捅地上的包袱,嗯,沒動靜,里面不是活物。
嚴小雨一臉黑線,小姐妹是怎么根據(jù)這么個從墻洞里調(diào)出來的包袱身上聯(lián)想到活物的?
童海瓊用棍子把小包袱勾了過來,兩根手指試圖解開包袱。
嚴小雨看得有些牙疼,但還是忍住了沒動手,這東西是小姐妹發(fā)現(xiàn)的,她并不想染指。
翹著蘭花指,童海瓊很費了些工夫才把包袱解開,里面黃黃白白的一堆東西看得她眼睛都直了。
不可置信的看向嚴小雨,嚴小雨連忙也調(diào)整表情,和童海瓊同款震驚臉。
童海瓊好半天才回過神來,顫抖著手拿起其中一根小黃魚和一個袁大頭,近距離觀察之后,就要張嘴咬上去。
嚴小雨嚇得一把抓住了小姐妹的手,這玩意可是那地方帶出來的,天知道都沾著些什么東西,上嘴可不行。
童海瓊才如夢初醒一般沒有繼續(xù)要放嘴里咬,感激的看了嚴小雨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