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天朝尚未明確自身戰(zhàn)略底線時,鄰國的疑慮自然難以避免。
然而這類涉及國家戰(zhàn)略方向的問題,遠非一名戰(zhàn)區(qū)指揮官所能定奪,必須由中央最高決策層親自回應。
因此趙明誠只是搖了搖頭,說道:“你的疑問我無法給出確切答復,但你們的顧慮我會如實上報國內。
若想進一步了解情況,建議你們直接聯(lián)絡我國外交部,向他們提出正式詢問。”
話畢,他便命人送客。
南鷹國的擔憂他無力當場化解,但他已敏銳察覺到:鷹國大軍即將北調,戰(zhàn)機稍縱即逝,此刻必須立即做出抉擇——是否馬上進攻北達科地區(qū)?
若猶豫不決,良機恐將一去不返。
趙明誠素來果斷,當即下令出擊。
北達科地域遼闊,人口也遠超此前占領區(qū)域,但其防御空虛至極。
在主力部隊被抽調一空后,此地對漢軍而言幾乎毫無抵抗之力。
攻取此地可謂事半功倍。
更重要的是,拿下該地后,漢軍側翼將獲得更大回旋余地,徹底擺脫腹背受敵的風險。
原本這場行動或可從容部署,但如今形勢逼人,不容遲緩。
為搶在敵軍增援前完成布防,漢軍不得不提速推進。
趙明誠在蒙大拿留下一萬正規(guī)軍、兩萬輔軍,
在格倫代夫駐守兩萬正規(guī)軍、四萬輔軍,
隨后親率七萬漢軍主力與九萬輔軍,全速開拔!
此次作戰(zhàn)的關鍵,不在于如何奪取北達科,而是在占領的同時,切斷美軍自其他方向增援的通道。
換言之,漢軍真正的任務并非進攻,而是以攻為守,搶占有利地形構建阻擊防線。
與此同時,在鷹國首都華盛城,
當派往南方的使者歸來,報告稱南方已接受和談條件、同意終止戰(zhàn)事的消息傳開后,全國上下無不長舒一口氣。
終于,他們有了可用之兵。
相比北方那些缺乏實戰(zhàn)經驗的留守部隊,南方回歸的軍隊皆是久經戰(zhàn)火錘煉的老兵,無論戰(zhàn)斗素養(yǎng)還是戰(zhàn)場應變能力,都遠非北線二線部隊可比。
將他們調往北方,不僅可以有效阻擊漢軍的進攻勢頭,甚至還有機會扭轉戰(zhàn)局,反守為攻,把敵人逼退至國境之外。
畢竟天朝遠道而來,橫跨整個太平洋作戰(zhàn),補給線漫長,一旦能在北美戰(zhàn)場上重創(chuàng)其主力,將其逐入大海,局勢便會朝著對他們極為有利的方向發(fā)展。
然而就在此時,北方再度傳來令人震驚的消息——漢軍已突破防線,正式進入北達科他地區(qū)。
這一消息讓鷹醬上下震驚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