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最外圍的騎兵接連倒下,尸體堆積在一起,直接堵住了前方通道!
“騎兵出擊!”
“全體上刺刀!”
“吹沖鋒號!”
見敵軍受阻、寸步難行,白起立刻意識到這是絕佳戰(zhàn)機,一口氣下達三道指令!
五千名漢軍騎兵離開陣地,迅猛地向部落騎兵發(fā)起沖鋒。
他們并未正面交鋒,而是繞至敵軍背后,從馬背上取下機槍,對著敵人后方猛烈掃射。
頓時,敵軍騎兵再次損失慘重,身后很快也堆起了由戰(zhàn)馬和士兵尸體筑成的“尸墻”!
察覺情況不妙的敵軍騎兵,在發(fā)現自己即將被包圍之后,紛紛丟棄戰(zhàn)馬,徒步攀爬,試圖越過身后的尸堆逃生。
然而,此時漢軍士兵已經殺到近前,對著那些正在掙扎攀爬的敵人一頓猛掃。
結果這些企圖逃命的騎兵一個個被打倒在地,尸體越堆越高,最終形成了一道更為高聳的“尸墻”,徹底將他們困死其中!
同樣的場景正在整片戰(zhàn)場上不斷出現,人數占據優(yōu)勢的草原騎兵竟然被漢軍給反包圍了,十幾萬人被困在一塊狹小的區(qū)域里,連逃跑的路線都被自己士兵的尸體堵死。
而漢軍則持續(xù)不斷地向包圍圈內開炮射擊,機槍首們也把陣地轉移到了更高的位置,對準內部的敵軍展開猛烈掃射!
白起根本沒有下達勸降的命令,更沒有打算留下俘虜。
這一戰(zhàn),漢軍不需要活口!
原因很簡單,這群騎兵性格狂野、極難馴服,若是抓來做俘虜,不僅需要為他們提供大量糧食,還得抽調兵力嚴加看管。
對于深入大漠、補給本就不充足的漢軍來說,這種做法無疑是得不償失!
其次,這些人都是騎兵,一旦放開口子,很難保證不會有人趁亂逃脫。
如果不希望敵人漏網,導致漢軍的消息外泄,從而影響到偷襲羅剎國輜重部隊的作戰(zhàn)計劃,
那這戰(zhàn)就必須——一個不留!
最穩(wěn)妥的辦法就是,將這群人徹底殲滅在此地!
這確實符合白起一貫的作風,而且換作是他們戰(zhàn)敗的話,對方恐怕也會這么做,因此他心中毫無負擔。
戰(zhàn)斗一直打到夜幕降臨,包圍圈內的十幾萬騎兵終于全部被清除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