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因指揮官在城頭被炸死,陷入無人指揮的局面,城中一片混亂。
雖然清軍人數遠超漢軍,但他們完全沒有膽量與其正面交鋒。
面對漢軍凌厲的攻勢,清軍往往一觸即潰:有人丟下武器跪地求饒,有人棄甲而逃,拼命向后方奔竄,只求逃離戰(zhàn)場。
還有一些亡命之徒,失去管束后竟開始在城內燒殺搶掠。
粵城作為清廷的重要通商港口,城內商鋪林立,這些亂兵闖進店鋪肆意劫掠,無法帶走的東西便直接縱火焚燒。
目睹這一幕,林文怒不可遏。
這座城池可是他們未來立足的根本之地,若被這群亂兵付之一炬,他們將一無所獲!
“傳達我的命令,凡遇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之人,不論是誰,格殺勿論!”
“遵命!”
林文的命令迅速得到貫徹執(zhí)行。
在漢軍士兵的打擊下,那些企圖趁亂打劫的暴徒和亂兵很快被鎮(zhèn)壓。
百姓們發(fā)現,這支軍隊不僅沒有侵占他們的財產,還幫助他們制止暴徒和亂兵,保護他們的安全,心中的恐懼與不安逐漸消散。
以往遭遇兵禍時,城中的百姓無不提心吊膽,畢竟匪患似梳,兵禍如篦。
當兵的壓榨欺凌百姓,往往比土匪更加可怕。
然而,這支軍隊卻與以往所見的完全不同——它紀律嚴明,愛護百姓,這讓民眾重新燃起了希望。
林文見此情景,心中頓時明白這是一次絕佳的良機。
他隨即宣示了漢軍的軍紀,并與百姓們立下了三條規(guī)矩:
這一番舉動立刻贏得了民眾的認同與支持。
眼見漢軍士兵果然如他所言,對百姓毫無侵犯,城中的居民很快便接納了這支軍隊。
人們紛紛拿出食物和飲品,以表達對漢軍的感激之情,整個城市洋溢著熱烈的氛圍。
“主公果真手段高明!如此一來,恐怕城內民心已盡歸我漢軍了!”
李秀成正好在旁目睹這一切,對于林文能夠如此輕易地贏得全城百姓的信任,他內心充滿了敬佩。
“得民心者得天下,唐太宗曾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些淺顯的道理,卻總有人難以領會。”
林文淡然回應道,他承認自己是在爭取民心,但他所說的話皆屬實,并無半句虛偽之詞。
他知道,謊言或許可以欺騙一時,但唯有付諸實際行動,才能真正獲得百姓的愛戴與忠誠。
“確實如此!那些位高權重之人往往目光短淺,缺乏長遠謀劃。
我們天國也曾犯過類似的錯誤,背離了當初金田起義時的理想,教訓歷歷在目??!”
李秀成長嘆一聲,回想起天國后期的腐敗墮落,不禁感慨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