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不是擔憂戰(zhàn)場上的勝負,而是顧慮此舉是否會引發(fā)對方的警惕和戒備,進而造成連鎖反應。
一旦曾國藩認為那邊的漢軍對其威脅更大,可能就會暫緩對清廷的攻勢,轉(zhuǎn)而將矛頭指向他們,如此一來便適得其反了。
思慮至此,林文開口說道:“先取鄂省,天京暫且不動,待北方戰(zhàn)局明朗后再做打算也不遲。”
淮北戰(zhàn)場上,一場激戰(zhàn)過后,雙方各自撤退,戰(zhàn)場上遺留下大量的尸體。
由于受到桂良率領的清軍影響,北上的運河遭到破壞,湘軍不得不將糧草等物資從水路轉(zhuǎn)移至陸路運輸,這大大減緩了他們的行軍速度。
并且,陸地行軍更容易遭受敵軍騎兵的突襲,湘軍不得不分出大量兵力保護后勤輜重部隊。
而清軍則趁此機會,在僧格林沁的帶領下,頻繁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從側(cè)翼騷擾湘軍。
“大帥,清軍已被末將擊退!”
曾國荃一臉憤懣地闖了進來,單膝跪地向湘軍統(tǒng)帥曾國藩稟報。
“嗯,傷亡如何?”
曾國藩依舊鎮(zhèn)定自若,聽聞曾國荃的話后波瀾不驚,甚至還有心思與對面的趙烈文品茶對弈。
“我軍傷亡一千五百人,敵軍被擊殺一千二百人,另有至少一千人受傷逃竄!”
曾國荃氣鼓鼓地匯報道。
“傷亡比例尚可接受,為何如此動怒?”
曾國藩瞥了弟弟一眼,好奇問道。
“因為他們?nèi)球T兵!來去如風,我們的人根本追不上。
雖然這次擊退了他們,而且我們的損失比他們還小,但我們無法全殲他們。
只要他們稍作休整,肯定還會卷土重來!”
曾國荃打了一輩子仗,從未遇到過這般窩囊的情況。
敵人實在太狡猾,根本不與湘軍正面硬碰,往往是打了就跑,讓湘軍毫無辦法。
面對這樣的局面,湘軍不得不時刻保持高度警惕,以防敵人隨時發(fā)起襲擊。
因為一旦稍有松懈或麻痹大意,對方就會給予致命一擊。
在曾國荃眼中,對方恰似潛伏于暗夜中的毒蛇,令人不寒而栗!
他向來厭惡與這種類型的敵人周旋,更傾向于面對那些敢于在戰(zhàn)場上堂堂正正廝殺的對手,比如昔日的太平軍。
聽完曾國荃的言辭后,曾國藩微微一笑:“我還以為是什么大事呢,原來還是這件事啊!”
話音剛落,他便落下一子,棋局頓生變數(shù)。
趙烈文凝視片刻,拱手道:“大帥棋藝超群,屬下甘拜下風,這一局認輸!”
“呵呵,承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