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考慮到兩百多年前侵朝戰(zhàn)爭的慘痛失敗以及當前日本內外交困的局面,德川幕府實在難以動員全國之力發(fā)動一場大規(guī)模的對外戰(zhàn)爭。
因此,德川家茂選擇了更為穩(wěn)妥的戰(zhàn)略——向南推進,從琉球出發(fā),攻占臺灣島!
盡管臺灣的面積不及朝鮮半島廣闊,但其土地仍達兩三萬平方公里,若能成功占領,必定大幅提升德川幕府的威望。
這樣一來,國內倒幕派的聲勢定會被壓制下去,幕府面臨的危機也能夠得以緩解。
同時,通過此次針對臺灣的軍事行動,還可以試探天朝的態(tài)度。
倘若深陷內亂的天朝對此毫無反應,那就說明天朝此刻已無暇他顧,無法干涉日本的行動。
這意味著,日本完全可以在取得此次勝利后,憑借新增的聲望,直接對朝鮮半島采取行動!
對于德川幕府來說,如今的局勢已是風雨飄搖,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背水一戰(zhàn)。
冒著一定風險發(fā)動對外戰(zhàn)爭,或許正是延續(xù)幕府命運的機會。
若成功,則幕府必將延續(xù);即便失敗,也不過是與現(xiàn)狀相同,難逃滅亡的命運罷了。
既然如此,何不抓住這一線生機,放手一搏?
于是,德川幕府迅速行動起來,調集軍隊從本土啟程,向南進發(fā),準備發(fā)起對臺灣島的入侵戰(zhàn)役!
除了羅剎國、高麗國和腳盆國外,南方的越國、暹羅以及占據呂宋的板鴨國,還有高盧、葡萄國等強權國家,都在密切注視著這場沖突的發(fā)展。
對于這些強國而言,日不落帝國就像是一名開路先鋒。
1840年時,正是他們率先率領堅船利炮的艦隊,以武力打開了天潮的大門,從而為其他西方國家鋪平了道路,讓后者得以跟隨其后分一杯羹。
依據利益共享的原則,這些列強享受到了在天潮的特殊權益。
如今,如果日不落人再次取得成功,那么這一次他們或許將從日不落的軍事行動中獲得更大的回報。
如果說之前的那一次僅限于商業(yè)利益的話,那么這次他們很可能直接從天潮割走一塊土地,獲得一片廣闊的殖民地!
一旦在天潮擁有了一塊自己的土地,那么過去需要通過貿易才能獲取的各種天潮特產,比如絲綢、茶葉、瓷器等商品,就可以在自己的殖民地上自行生產了。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省下購買這些商品的錢,甚至還能把這些物品當作商品出口到其他國家,賺取更多的利潤!
因此,對于瓜分天潮這件事,各列強可謂垂涎三尺,只是苦于自身實力不足,一直未能有所動作。
然而,既然日不落人已經率先動手,那么他們自然要尾隨其后分得一些好處。
于是,在日不落遠征艦隊抵達遠東之后,那些在遠東擁有自己勢力范圍的國家,如高盧、風車國、板鴨國和葡萄國等強國紛紛派遣軍隊加入日不落的遠征艦隊,希望能夠借日不落之力分得一份戰(zhàn)利品。
不僅是西歐的列強如此,就連陷入內戰(zhàn)的鷹醬也試圖插上一腳。
隨著北鷹醬在內戰(zhàn)戰(zhàn)場上逐漸占據上風,眼看即將贏得內戰(zhàn)勝利,他們開始志得意滿,認為應該將目光投向全球,追求鷹醬的全球利益了。
因此,他們同樣派出幾艘軍艦趕來參與這場瓜分天潮的盛宴,希望能與老歐洲的這幫無賴一起分享戰(zhàn)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