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奧戰(zhàn)爭的消息傳到天朝之時,林文并不在南方,而是在湖廣一帶。
這里是天朝的腹地,河湖眾多,土地肥沃,自明清以來便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
“普魯士那邊動手了嗎?”
聽到這個消息,林文內心其實有些意外。
他記得歷史上的普奧戰(zhàn)爭應該是在1866年爆發(fā)的,而現(xiàn)在才1865年,戰(zhàn)爭竟然提前了一整年。
莫非,這正是自己帶來的蝴蝶效應?
細細想來,似乎還真是因為自己的緣故。
若不是漢軍的迅速崛起,挫敗了白熊在遠東的擴張計劃,白熊與普魯士恐怕也不會走到一起。
當然,普魯士急于尋求白熊結盟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高盧與奧迪利越走越近。
而高盧之所以靠攏奧迪利,也是因為他們在中南半島的擴張被漢軍阻止,才將戰(zhàn)略重心重新轉向歐洲。
如果高盧的目光還停留在遠東,就不會尋求與奧迪利結盟。
不與奧迪利結盟,普魯士自然不會感到威脅,也就不會轉向白熊求援。
而如果白熊未被漢軍重創(chuàng),恐怕也不會答應與普魯士結盟。
這樣一想,這件事的確與漢軍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可以說,正是漢軍的出現(xiàn)間接促成甚至加速了這場戰(zhàn)爭!
“好吧,就算真是我們造成的也沒什么關系,反正戰(zhàn)場不在遠東,讓他們打去好了。
對了,給洪仁玕發(fā)電報,讓他提升兵工廠的產(chǎn)能,我估計歐洲那邊的訂單已經(jīng)在路上了!”
林文的猜測沒錯。
由于戰(zhàn)爭爆發(fā),彈藥消耗巨大,加之戰(zhàn)爭可能長期化,普魯士決定向漢軍采購第二批武器裝備。
而且這一次,除了大量步槍、機槍和火炮外,他們還緊急訂購了五艘軍艦。
其中包括一艘定遠級鐵甲艦、兩艘500噸級的巡邏艦,以及兩艘5000噸級的巡洋艦。
對于一個歷來重陸軍、輕海軍的國家來說,如此大規(guī)模采購海軍裝備,的確有些不同尋常。
導致這一局面的核心原因,仍然是由于高盧的參戰(zhàn),使普魯士的出海通道被高盧海軍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