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會兒在席間,你與那赴宴的年輕人好好聊聊。
看看他是否足夠聰慧,朝中事,軍中事,都可與之一談。
試探一下,看他肚子里是不是真有韜略?!?/p>
聞言,蘇弘榮也只能應(yīng)聲點(diǎn)頭。
自己父親面前,一直都一言堂,他說的算數(shù)。
對于天一書院的學(xué)子,說實(shí)話,蘇弘榮并沒有抱太大的期望。
酉時,沈寒準(zhǔn)時赴約。
“蘇先生?!?/p>
見到蘇震生,沈寒亦是十分得體的行禮。
“不必多禮,入座吧。
另外這是我蘇某的兒子,稍稍年長你幾歲?!?/p>
“見過蘇兄?!?/p>
聞言,沈寒亦是客氣的行見面之禮。
無論怎么說,至少初見之下,對沈寒的印象還是不錯的。
三人入席,沈寒其實(shí)不太清楚這場宴席的目的。
這位蘇震生先生,給自己講解兵法之道,行軍,帶兵,謀略,朝局。
一件一件,都是對自己的提點(diǎn)。
說起來,應(yīng)該自己設(shè)宴表示謝意才是。
可沒想到,反而是這位蘇先生來請自己。
“聽父親說,小兄弟在兵法事上,還有些興趣。
與我閑談上幾句,其中若有不妥之處,亦可請我父親評判一番。”
言談交流,沈寒自然應(yīng)下同意。
借著這些交流,自己在兵法之道上的了解也會愈深。
此外,這些言談交流,又何嘗不是一種歷練。
簡單的寒暄之后,蘇弘榮便開始出題。
“我大魏北方,寒冬的氣候總是極冷。
氣候越是差的情況之下,越是適宜出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