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山長嫌棄他:“才開三座私倉,姓闕的你可真小氣,我崔家可是開了八座私倉?!?/p>
闕副山長給他一個白眼:“三座私倉已是我的極限,再多,我這一支還活不活了?”
且崔太夫人早在幾年前就暗開崔郭兩家的私倉,將里頭的物資拿來助力武興帝。
所以崔家說捐八個私倉,不過是好聽罷了,實際上的物資,還沒他闕家的三個私倉多!
鐺鐺鐺!
“筇老先生之子欒先生,愿跟隨天下義士瑢先生,開私倉三座,捐糧抗敵!”
“誒喲,又來一家,還是筇老先生的兒子!”萬眾驚呼。
而欒先生率領子孫出現(xiàn),公開承諾開私倉捐糧,是把今天的熱鬧,推上最頂端。
因著康瑢是筇老的徒弟,欒先生是筇老的兒子,算親人了,眾人是給他家讓開一條路來。
欒先生帶著兒子,一路暢通地走到四方桌,被燕總旗他們給拽了上去。
崔山長、闕副山長都悄聲道:“你怎么來了?你爹沒要求你出面?!?/p>
欒先生并不是筇老先生的親生子,而是筇老的妻子小產(chǎn)無法生育數(shù)年后,從欒家族里過繼來的。
原本,筇老先生都不想過繼兒子,只想跟妻子過完這一世……奈何妻子、岳父家都覺得,一個家里得有個孩子。
筇老見妻子也囿于無子的困境,這才同意過繼。
欒先生只是旁支,來筇老先生家時,還小小的,才八個月大,是筇老夫妻辛苦奶大的。
因此跟筇老夫妻的感情很親厚。
欒先生成親生子十二年后,筇老先生的妻子安詳離世。
筇老送走妻子后,把欒先生喊來,說了他師從小穹觀,對后代這些,不太看重。
他把自己這一支的家產(chǎn)、妻子的嫁妝,全都給了欒先生,告訴他,此后,欒先生就要靠自己了。
筇老也當眾說了,他要半修行的事兒……就是告知各方,以后他要發(fā)癲了,他做什么,各方都莫要怪到欒先生頭上。
此后,筇老像孤家寡人一般,活到至今。
可欒先生卻很喜歡筇老這個父親……
父親看似絕情,實際上最是重情。單單是母親小產(chǎn)無法再生,父親卻一生不碰二色,只守著母親這一點,就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