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剛照進宮門,沈知微已經(jīng)站在太極殿外。她手里拿著一卷黃綾名錄,指尖壓著邊角,沒有松開。昨夜她看了一整晚的策論,每一份都親自過目,朱筆批注,直到天邊泛白才合上最后一本。
殿內(nèi)已有大臣列隊,三三兩兩低聲交談。有人看見她走來,聲音立刻低了下去。她沒停下,徑直走到丹墀之下站定。內(nèi)侍捧著詔書立在一旁,等她示意。
禮部尚書突然出列,雙膝跪地,身后跟著十幾名官員,齊刷刷伏下身子。
“陛下!”他聲音發(fā)顫,“女子入殿試策,已違祖制。今若許其登朝,恐亂綱常,動搖國本,請陛下三思!”
沈知微沒說話,只將手中名錄遞向內(nèi)侍。內(nèi)侍展開,高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天下英才,不分男女;凡通經(jīng)義、明時務者,皆可應試。女子科舉,即日施行?!?/p>
名單念完,七位身穿素色儒衫的女子從殿外走入。她們腳步很輕,但走得穩(wěn)。為首的少女抬頭望了一眼龍座,然后跪地叩首。
裴硯坐在上方,神色不動。
“抬起頭來?!彼f。
那少女緩緩抬頭。她面容清瘦,眉目清晰,眼神不躲也不閃。
“你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民女林素心,江南人氏?!?/p>
“讀過哪些書?”
“《論語》《孟子》《資治通鑒》《農(nóng)政全書》,另習律法、水利、賦稅之策?!?/p>
殿中有人冷笑一聲:“小小年紀,說得倒是齊全??稍H歷民生?不過紙上談兵罷了。”
林素心轉(zhuǎn)頭看向那人,語氣平緩:“大人若問親歷,民女十歲隨母逃荒,見過餓殍倒于路旁;十二歲替人抄書換米,被東家克扣工錢;去年家鄉(xiāng)水患,縣令瞞報災情,百姓無糧可領(lǐng),只得拆屋賣梁。這些事,不是書上看來的,是親眼所見,親身所受?!?/p>
那人張了張嘴,沒再開口。
裴硯微微頷首:“今日黃河初定,百廢待興。朕問你,當以何策安民?”
林素心叩首一禮,起身答道:“以工代賑最為緊要。修渠筑堤,既防來年水患,又能讓流民有活可做,有糧可食。其次嚴查倉廩,近年各地虧空嚴重,非缺糧,實為貪吏所吞。第三,設婦學,教養(yǎng)孤幼,使貧家女子亦能識字明理,將來可教子、可持家、可助鄉(xiāng)里。根基穩(wěn)固,天下方可久安?!?/p>
她說完,殿中一片寂靜。
沈知微站在下方,悄悄閉眼。心鏡啟動,三秒靜默。
**“這丫頭……竟能說出以工代賑?”**
**“她說的每一條,都是眼下最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