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的燈還亮著,沈知微站在西廂門口,手里握著一卷未寫完的條陳。她沒有回鳳儀宮,也沒去休息。昨夜永寧伯封爵的詔書剛發(fā)下去,今早朝會就要定下內(nèi)閣新臣的人選。她不能走。
裴硯坐在主殿案前,批完最后一道奏折,抬眼看了她一眼。兩人沒說話,但都知道對方在等什么。
天剛亮,內(nèi)侍通傳百官入殿。寒門三人立于階下,衣著樸素,神情肅然。他們沒穿世家子弟慣常的錦袍玉帶,只著青布深衣,腰間系一條素絳。有人低頭打量他們,嘴角微動,像是笑。
一名身穿紫袍的老臣率先出列,聲音不高卻清晰:“陛下,內(nèi)閣乃中樞機要之地,歷來由德高望重、出身名門者執(zhí)掌。今驟用布衣,恐群臣不服,天下非議?!?/p>
他話音剛落,又有幾人接連站出。有的說“禮不可廢”,有的說“祖制難違”,還有一人直接道:“此三人無功無名,何以服眾?”
沈知微站在屏風(fēng)旁,指尖輕輕按了按太陽穴。心鏡系統(tǒng)啟動,三秒倒計時開始。
——若讓他們進了閣,我族在戶部的差事必被奪走……
那聲音急促,帶著不甘。她睜開眼,目光掃過剛才說話那人。是李家的次子,去年因貪墨被查過一筆賬,后來靠關(guān)系壓了下來。
她不動聲色,緩步走出屏風(fēng)。
“先帝在時曾言,‘治國不在門第,而在得人’?!彼穆曇舨豁懀瑓s傳到了每個人耳中,“江南堤壩年年潰,是誰主持修繕三年未塌?隴西大旱,是誰用八百石糧救活萬人?北地賦稅混亂,又是誰編了《農(nóng)政輯要》供各州參照?”
她頓了頓,看向裴硯:“這三人,便是答案?!?/p>
裴硯坐著沒動,只抬手示意內(nèi)侍呈上一份黃絹詔書。
內(nèi)侍展開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擢陳明遠、周懷安、柳文昭為內(nèi)閣協(xié)理大臣,參議朝政,稽核庶務(wù)。欽此?!?/p>
詔書一出,殿中頓時安靜下來。
那紫袍老臣臉色變了變,還想再說,卻被身旁一人拉住袖子。他回頭,對方極輕地搖了搖頭。
沈知微看著這群人,知道他們不會就此罷休。
果然,散朝后,她在宮廊外聽見了幾聲低語。
“一個泥腿子也配進內(nèi)閣?”
“不過是皇后抬舉的人,真當(dāng)自己能耐了?”
“等著瞧吧,不出三個月,就得滾出來?!?/p>
風(fēng)從長廊盡頭吹來,卷起她的裙角。她停下腳步,沒有回頭。
心鏡第三次啟用。
——必要讓這女人知道,世家不是好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