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之物,并非鼎,也非鐘,而是一尊三足小爐,爐壁上布滿了細(xì)小的孔洞,如同人的耳廓一般。
這便是柳七郎嘔心瀝血鑄造的“憶爐”!
他要用這尊爐子,收集南嶺百姓講述彼此往事的聲音,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記憶防火墻”,抵擋“無名氏”的入侵!
可就在“憶爐”成型的剎那,那些細(xì)小的爐孔中,竟然傳出了一聲凄厲的慘叫,那是秦三更臨終前的哀嚎!
顯然,秦三更的殘魂,依舊被困于命名罪孽之中,無法解脫。
柳七郎握緊了手中的錘子,他知道,這還遠(yuǎn)遠(yuǎn)不夠,他要鑄造出更強(qiáng)大的東西,徹底凈化南嶺的罪孽!
與此同時,南嶺的戲臺上,蘇十三娘也登臺了。
她沒有像往常一樣,咿咿呀呀地唱著那些才子佳人的故事,而是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起了新書——《南嶺百家姓》。
“各位父老鄉(xiāng)親,今兒個,我不講啥英雄傳奇,就說說咱們自個兒家里的那些瑣事?!碧K十三娘笑瞇瞇地說道,“這張寡婦,咋給瘸腿兒子起了個‘鐵柱’的名兒?那是因為,她希望兒子能像鐵柱子一樣,頂天立地,撐起這個家!”
臺下,百姓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fā)出陣陣笑聲。
蘇十三娘每說一句,那尊新鑄成的“憶爐”,就吸收一聲;百姓們每笑一聲,爐火就亮一分。
當(dāng)她講到“李不祥改名黃啟明”那一段時,憶爐的爐孔中,猛地噴出一道金色的火焰,直射北渠第七折!
那里,正有一縷黑色的氣息,想要鉆入地脈之中,卻被那道金焰瞬間焚為灰燼!
黃九斤抱著“黃啟明”,跪坐在憶爐前,一遍又一遍地講述著他是如何從山中撿回這娃,又是如何撕碎那些個“壓禍名”,如何在雪夜里狂奔求醫(yī)。
他的聲音嘶啞,卻充滿了愛憐。
“啟明啊,你是老子的命根子,老子絕對不會讓你受半點委屈!”
每一句話,都被憶爐吸收,化作一股股暖流,注入了“黃啟明”的體內(nèi)。
第三個夜晚,當(dāng)“王大?!比齻€字,再次浮現(xiàn)在“黃啟明”的唇邊時,他突然睜開了眼睛,嘶聲喊道:“我不是王大福!我是黃啟明!我爹是黃九斤!”
話音落地,窗外傳來一聲凄厲的哀嚎,一道黑色的身影,瞬間潰散。
那是奉“無名氏”之命,前來篡改記憶的“忘名使”!
南嶺的危機(jī),似乎暫時解除了。
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只是暴風(fēng)雨前的平靜。
深夜,蘇十三娘疲憊地回到家中,正準(zhǔn)備歇息,突然看到那尊一直靜默無聲的憶爐,表面浮現(xiàn)出了一行淺淺的銘文。
“名由事養(yǎng),字以情生…”
寂靜深夜,蘇十三娘撫摸著憶爐冰涼的爐壁,感受著銘文凹凸的觸感,若有所思。
她抬起頭,望向站在門口的阿朵,燈光在她精致的側(cè)臉上投下明暗交錯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