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屋那扇蒙著厚厚污垢的窗戶,終于透進了破曉后的第一縷微光?;野咨某抗馊缤t暮老人的手指,艱難地擠過厚重窗簾的縫隙,斜斜地投射在冰冷的水泥地面上,形成一道歪斜的、朦朧的光柱。光柱中,無數細小的塵埃在無聲地懸浮、旋轉、翻涌,在靜止的光線里上演著永不停歇的微觀風暴。
這景象,像極了林薔薇此刻的心境——混亂、沉重、無數尖銳的碎片在無聲地翻騰。
她坐在那張布滿劃痕的金屬桌前,面前是連接著數據盤的便攜式終端屏幕。幽冷的屏幕藍光映照著她毫無血色的臉龐,如同覆上了一層寒霜。她的指尖冰涼,帶著不易察覺的顫抖,緩緩劃過屏幕上那份剛剛被解析出來的、名為“晨曦孤兒院實驗兒童觀察記錄”的電子表格。
創(chuàng)建日期:2003年9月。
這個日期,像一根冰冷的鋼針,狠狠刺入林薔薇的神經!
比她記憶中進入晨曦孤兒院的時間——那個被火災陰影籠罩的2003年12月——整整早了三個月!這意味著,早在母親“失蹤”、她被送入孤兒院之前,她的名字,她的基因,她的一切,就已經被記錄在這份冰冷的觀察名單里了!所謂的“收容”,從一開始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實驗布局!
表格的設計簡潔到近乎殘忍。左側是孩子的照片——大多是懵懂無知、帶著天真的笑容或怯生生的眼神。右側則清晰地標注著他們的編號、基因適配度以及實驗階段狀態(tài)。
她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死死釘在幾個熟悉的名字上:
姓名:林薔薇
編號:0417
基因適配度:91%
實驗階段狀態(tài):γ-7容器候選(一級優(yōu)先)
照片上的女孩,扎著羊角辮,眼神清澈,正是年幼的她。那“91%”的高適配度,像一道詛咒,將她標記為最理想的“容器”。
姓名:顧夜寒
編號:0407(比她的0417早了10位!)
基因適配度:87%
實驗階段狀態(tài):反向容器(γ-7反制型),機械心適配中(風險等級:高)
照片上的少年,正是她記憶中在保育院初見時那個沉默而戒備的顧夜寒,眼神深處藏著不易察覺的恐懼?!胺聪蛉萜鳌薄ⅰ皺C械心適配中”——冰冷的術語揭示了他被設定的殘酷角色。
姓名:李雅(γ-19)
編號:0419
基因適配度:65%
實驗階段狀態(tài):適配失敗(活性下降),待凈化
照片上的女孩笑容靦腆,與第5章報告中那個最終結晶化的恐怖形態(tài)形成地獄般的反差。
姓名:張明遠(張老師原名?)
編號:0427
基因適配度:58%
實驗階段狀態(tài):適配失敗(基因鏈不穩(wěn)定),待凈化
照片上的男孩眼神憂郁,正是張老師曾提及、并為之犧牲的“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