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身后,還有太周書院的王山長家;項副山長家;章、舒、蔡、仲、明等名士名師家。
“晚輩拜見崔太夫人,晚輩來遲,還請崔太夫人勿怪?!蔽牟钍雷臃蚱藿o崔太夫人行禮賠罪。
“是文昌侯世子來了啊?!贝尢蛉酥苯亓水?shù)溃骸叭缃駞s是有些晚了,天都要黑了,所以你們晚來的這些人家,開幾個私倉,捐多少物資,助國朝抗敵?!”
老而不死的,我們過來就是已經(jīng)認輸,你還當眾打臉?
真不想過了?
真想讓這天下再亂起來?!
文昌侯世子喊道:“我父文昌侯雖遠在天芒府等著與東漠人交涉,因此深知兩軍交戰(zhàn)的可怕,所以一直憂慮抗敵糧草從何處來?”
“文昌侯世子,到底捐多少個私倉?別磨嘰,直接喊出來,會有人給你們做記錄!”崔太夫人真是煩死這文昌侯家了。
這文昌侯家,咋說呢?
雖然文家是最先支持陛下的,可文家的投靠也是經(jīng)過精打細算的……屬于文人、商人的算計后的決定,而不是對英勇對正理的支持!
文昌侯世子的話被打斷,面露苦笑,又急忙拱手行禮后,喊道:“文昌侯家,世受君恩,又佩服瑢先生,因此決定開私倉五座,助國朝捐糧抗敵!”
又喊:“京城雍侯家,乃文家姻親,因此文家代雍侯家許諾,開六座私倉,捐糧,助國朝抗敵!”
“天爺啊,兩位侯爺家都開私倉捐糧了,五座六座的,文昌侯家后頭還跟著這么世家老爺家,每家捐幾座私倉……抗敵糧草有了,抗敵糧草有了,朝廷不會再征收咱們窮人家的口糧了!”
“世家老爺把抗敵糧草湊齊全了,咱們百姓不會再被征收口糧!”
這樣的喊話似浪潮,一陣高過一陣,城門口的萬眾,大家都很歡喜,有經(jīng)過過戰(zhàn)火、災民圍城的老魏民,還喜極而泣。
可文昌侯世子、王山長、項副山長、以及十幾位名士名師是笑不出了。
康瑢,該千刀萬剮!
康家,該被世家豪強齊力剿殺之絕了此姓氏!
康瑢開私倉捐糧抗敵,導致世家豪強被迫跟隨他開倉湊糧草的事情一出,往后的世世代代,但凡朝廷需要糧草,但凡賤民們需要口糧,他們這些富貴的世家就得開私倉,救朝廷、救賤民!
可是憑什么?
這些物資也是他們世家世世代代積累下來的,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憑什么給朝廷、給賤民們用?
啊啊啊,文昌侯世子、王山長、項副山長等人內(nèi)心暴怒不已,得虧現(xiàn)在天色暗下來了,不然眾人會知道,他們的臉色有多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