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家人又臭罵敏姨娘:“賤人,竟敢跟刁奴合伙害我康家英杰,還把罪名推到老夫人頭上,真真畜生不如!”
康家人這話,就是要把事情全推到敏姨娘,以及老夫人身邊的老嬤嬤身上。
可惜,這種后宅招數(shù),也就止步于后宅了,而如今的康瑢案,已經(jīng)是國朝大案。
京城康家老夫人這一回是自食惡果了。
康家亂糟糟的,但這才是個開始。
很快的,武興帝的第二道圣旨被傳開了,乃是:“冊封康瑢為義城侯,五代而終,義城侯亡故,爵位順延予義城侯之同母胞弟,康琰!”
第三道圣旨是要調(diào)兵去東北州:“天下各府,除西北州、東北州以外,各府需抽調(diào)一百將士,五百民夫,奔赴東北州待戰(zhàn)!”
運輸歷來是難事,因此戰(zhàn)時必會抽調(diào)民夫去做運輸。
第四道圣旨是:“殺敵者,不分兵、民、匠、商、奴、犯,皆可按照戰(zhàn)功獲賞,高可封爵!”
第五道圣旨是:“全大魏推廣種植嶺南州山薯芋薯!”
第六道圣旨是關(guān)于調(diào)任、升遷、復(fù)爵的事兒。
第七道圣旨……
別下了,求你別下了,就算你是皇帝,也不能下蛋似的下圣旨啊……寧康昏君都沒你這么離譜!
燕國公的隊伍到何處了?
快些回來吧,再不回來,沒人能阻止武興帝發(fā)瘋!
可惜燕國公的隊伍還在路上,而武興帝所下的圣旨、政令,也不是亂下,皆是對此時的大魏有利。
畢竟東漠細作都快給大魏東北州換種了,會打過來是肯定的,大魏總不能什么也不做吧?
真不做備戰(zhàn)的話,不用等后世之人,敵軍破城前,憤怒的魏民就會先把他們的府邸給燒了!
……
京城、太周府、天下各府城,都因為康瑢之死、武興帝的圣旨、二薯的事兒、鄉(xiāng)武堂的事兒,鬧反了天,可這些事兒,都沒影響泰豐鎮(zhèn)。
泰豐鎮(zhèn)已經(jīng)從康瑢之死的義憤里,恢復(fù)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