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這小說火了
小半個月時間過去。
小說似乎正以一種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火遍整個神州大陸。
《解放軍文學》一直以來都是部隊的訂閱小說的陣地,總政治部大力扶持的雜志社,在部隊的影響力抵得上《人民文學》。
不過今天雜志社,不是部隊來的電話,而是發(fā)行所打來了電話:
“你好!昨天首都王府井、解放路、中山路街道等十幾個街道新華書店都打來了電話,要求你們快一點加印補貨!?”
現(xiàn)在這個年代是計劃經(jīng)濟,其中調(diào)節(jié)發(fā)貨的就是發(fā)行所。
發(fā)行所根據(jù)新華書店的訂數(shù)和加印需求,向出版社發(fā)出訂單,出版社再根據(jù)訂單情況安排雜志社進行加印。
當然《解放軍文藝》和解放軍文藝出版社本來就是在一個雜志社……
“加??!”接電話的劉松林都有點小小的不確信:“真的是加印電話?”
“嗯,首都的催促的要緊,而且湖北、廣州的發(fā)行所也打來電話要求加?。 ?/p>
聽著這些話,劉松林小小的驚訝了一會兒,《解放軍文藝》是部隊的雜志社,其中供給給部隊的雜志是主要的銷量,而社會上面的銷量其實不算多。
但是這一次確實社會上面先傳來了加印的消息,比起來部隊還要快一點,證明社會上面賣的小說更多,也更加受歡迎一點。
當然也不是說部隊不受歡迎。剛剛陸陸續(xù)續(xù)又有電話從部隊打了過來。
“是《高山下的環(huán)》吧?”劉家駒問了一句。
劉松林點點頭。
兩人都對于這部作品,或者說周旭的作品比較關注,所以得到加印消息之后,第一時間是想起來周旭同志的。
胡奇聽到兩人的討論聲音:“那先這樣吧,加印十五萬冊,等著一周后要是不夠繼續(xù)加印十五萬冊?!?/p>
嘖!這就是部隊雜志的氣魄。
因為要論這些雜志社、出版社誰的印刷量最大,也就只有解放軍出版社了,這可是唯一一個可以一天印刷五萬冊以上的出版社,這就是需要給五百萬人文藝宣傳的雜志社的底氣所在。
“真要加印這么多?”
胡奇說道:“我們首印四十萬冊,雖然部隊分走了一半,但是一個周時間社會上銷量就直逼二十萬冊,印刷這么多應該可行的。”
兩人說話之際。
那邊的小張拖著一袋子信件緩緩走進來了辦公室,一邊走,他一邊擦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