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道義道出實話:“這篇小說寫得很好,情緒足,作品質(zhì)量也夠……就是不夠……”
“不夠文學(xué)?”
前面說過了軍事小說的通病就是文學(xué)性的缺乏,誠然,周旭寫得再過于優(yōu)秀的作品,都無法做到彌補這一點。
“嗯!前面《高山下的環(huán)》寫得很好,因為那篇小說也比較蘊含哲理,它對于軍隊內(nèi)部體系的剖析很好,一個至深的話題,關(guān)于優(yōu)待特權(quán)的問題??!
這小說不僅僅寫了故事,又深耕寫了人性……一個人從貪生怕死到有血肉的轉(zhuǎn)變,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但是投稿來的《潛伏》,很有一個問題就是它沒有什么非常值得分析的地方……如果一個期刊都發(fā)表這種小說,我覺得不太好?!?/p>
崔道義說得很委婉了。
他以為周旭會寫一篇《高山下的環(huán)》出來,但是沒想到周旭寫了一篇《長津湖》,雖然這篇小說寫得比起來《長津湖》好一點。
但是從文學(xué)性上面來說,兩篇小說差不多的。
崔道義或者《人民文學(xué)》想要的小說是《高山下的環(huán)》,這種通俗性極佳的軍事小說一抓一大把,不用特意約稿的……
當(dāng)然這種古板老套的心理,和崔道義以及《人民文學(xué)》這個雜志社的背景有關(guān)系。
如果類比一下,可以說《人民文學(xué)》是文學(xué)界的博物館里的青銅器!
它注定不平凡,而且是權(quán)威這兩個字的代表!畢竟掛著‘人民’,還是官方的東西,天然比起來其他的雜志社高一頭。
《人民文學(xué)》自創(chuàng)刊起發(fā)表了無數(shù)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證明了自己的影響力,隨之而來的是它這政治色彩、文學(xué)審美古板的老毛病!
崔道義于195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同年,他被分配到中國作家協(xié)會《人民文學(xué)》雜志社工作,從此開始了他在《人民文學(xué)》的編輯生涯。
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崔道義現(xiàn)在也被染上了這種古板的官方色彩。
周明也明白了崔道義的意思,愣了一會兒,說道:“那你……該不會要給人家退回去吧?不過不是你親自找人家約的稿子?”
崔道義搖搖頭,他想到這里也有點難堪,倒不是覺得周旭讓自己難堪,而是對于自己挑三揀四的毛病難堪。
“你看看吧?或許是我眼光太過時?”
周明拿起來稿子:“那我明天看完給你答案。”
周明拿著小說的稿子就離開了,回到家里面,他也翻開小說開始看起來。
當(dāng)然《潛伏》的故事同樣是吸引周明。
……
第二天,周明帶著黑眼圈來到了《人民文學(xué)》里面,看到周明的這個狀態(tài),崔道義連忙問了問周明什么情況:“你這是干什么呢?”
周明連忙搖搖頭:“你這篇小說寫得太好看了,我昨天晚上看了一整個晚上,幾乎是通宵?。?!”
說完他把小說稿子放在桌子上面。
“那你覺得怎么樣?”
說到這里,周明也捂著眼睛,半天不吱聲,最后他搖搖頭,緩緩說道:“這篇小說和你說得一樣,很有缺點,它……它給我的感覺像是在看《故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