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點,李建國教授帶著陳忘出了門。
他笑著說:"小陳,今天帶你去體驗一下東海市的慢生活。"
陳忘點了點頭,目光卻不由自主地掃過四周。
他的感官遠(yuǎn)比普通人敏銳,這座城市在他眼中,呈現(xiàn)出另一番景象。
他們首先來到了"晨光菜市場"。在普通人眼里,這里是充滿煙火氣的市井之地,但在陳忘眼中,卻是另一番景象。
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他看來,就是一股股流動的"氣"。每個人身上都散發(fā)著不同的氣息——商販的精明、主婦的務(wù)實、老人的沉穩(wěn)、孩子的活潑。這些氣息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股龐大而駁雜的"市井之氣"。
新鮮的蔬菜瓜果上,附著著淡淡的、來自土地的生機;剛捕撈的魚蝦,身上還殘留著海洋的咸腥與活力。
陳忘甚至能通過氣息,判斷出哪些食材最新鮮,哪些已經(jīng)失去了"靈性"。
他看著李建國熟練地與攤主討價還價,挑選食材,臉上帶著滿足的笑容。
陳忘忽然明白,這或許就是李建國的"道"——在柴米油鹽的平凡生活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和滿足。
李建國遞給他一個剛出鍋的肉包:"嘗嘗?"陳忘咬了一口,不僅嘗到了肉汁的鮮美,更感受到了制作者傾注其中的心意。
這是一種不同于靈力滋養(yǎng)的、更質(zhì)樸的能量。
隨后,他們來到了附近的"東海公園"。清晨的公園里,許多老人正在晨練。一群老人在打太極拳,動作緩慢而舒展。
陳忘能清晰地看到,他們的呼吸與動作相協(xié)調(diào),帶動體內(nèi)微弱卻平和的能量在流轉(zhuǎn)。這種"功"不追求破壞力,而是講究強身健體、頤養(yǎng)心性,與他修煉的《殘陽訣》截然不同,卻同樣蘊含著對"力"的理解。
另一邊,大媽們在跳廣場舞,音樂歡快,動作整齊。陳忘感受到的是一種集體的韻律,每個人的氣息在音樂的帶動下,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共鳴。
這種"和"的力量,能讓人心情愉悅,驅(qū)散心中的陰霾。樹蔭下,兩位老人在對弈象棋。棋盤雖小,卻仿佛蘊含著千軍萬馬。陳忘能感受到他們凝神靜氣,思維高速運轉(zhuǎn),周圍的氣息都變得凝重起來。
這是一種精神層面的較量,與修士之間的神識對抗有異曲同工之妙。
下午,他們來到了東海市圖書館。這座現(xiàn)代化的建筑,在陳忘眼中,是一座知識的寶庫。
走進(jìn)閱覽室,成千上萬的書籍整齊排列。陳忘雖然大多看不懂現(xiàn)代文字,但他能感受到每一本書中都蘊含著獨特的"韻味"——有的厚重深沉,記錄著歷史的變遷;有的靈動活潑,描繪著想象的世界;有的嚴(yán)謹(jǐn)細(xì)致,闡述著科學(xué)的真理。
這些"韻味"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浩瀚的"智識之氣"。每個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低頭閱讀,有的奮筆疾書。他們的精神高度集中,形成了一個個獨立的"小世界"。
陳忘從中看到了人類對知識的渴望和探索的精神,這是一種不需要靈力,卻能推動文明進(jìn)步的強大力量。在古籍部,陳忘找到了熟悉的感覺。
那些泛黃的線裝書,上面的文字雖然古老,卻能與他產(chǎn)生共鳴。他甚至在一本殘破的地方志中,發(fā)現(xiàn)了一段關(guān)于"上古石鼎"的模糊記載,與他手中的令牌隱隱呼應(yīng)。
傍晚,他們來到了濱江大道。夕陽西下,景色美不勝收。江風(fēng)拂面,帶著江水的清涼和濕潤。
陳忘深深吸了一口氣,感受到體內(nèi)的金紫色力量在與這自然之風(fēng)相互呼應(yīng)。這是一種純粹的自然之力,不帶任何雜質(zhì),能洗滌人的心靈。
江邊的高樓大廈,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宏偉。陳忘能感受到這些建筑中蘊含的人類的智慧和力量——通過精密的計算和協(xié)作,將一塊塊冰冷的鋼鐵和玻璃,建成了如此龐大而堅固的結(jié)構(g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