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的書房里,燈光柔和。陳忘坐在一張舒適的沙發(fā)上,面前的茶幾上放著一杯冒著熱氣的"飲料"——李建國稱之為"咖啡"。這味道初嘗有些苦澀,但回味起來卻帶著一絲香醇,讓他緊繃的神經放松了不少。
李建國推了推眼鏡,坐在陳忘對面的椅子上,微笑著說:"你想了解東海市,那可有的聊了。它就像我們天朝圣國改革開放這幅宏偉畫卷上,最耀眼的一顆明珠。"
"東海市位于我國東南沿海,背靠大陸,面向太平洋。"李建國打開了墻上的大屏幕,調出了東海市的地圖。"在幾十年前,這里還只是一個以漁業(yè)和農業(yè)為主的小漁村,叫做東海岙。"
他切換了一張黑白照片,照片上的景象與現(xiàn)在的繁華截然不同:簡陋的漁船??吭谀酀舻陌哆叄桶耐叻垮e落有致,人們穿著樸素的衣服,臉上帶著憨厚的笑容。
"真正的轉折點,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李建國的語氣帶著一絲自豪,"當時,國家決定在東南沿海設立幾個經濟特區(qū),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東海市憑借其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靠近港澳臺,便于引進外資和技術——被幸運地選中了。"
"特區(qū)?"陳忘皺起眉頭,這個詞他從未聽過。
"對,特區(qū)。"李建國解釋道,"簡單來說,就是國家給予這里更大的自主權,讓這里率先嘗試一些新的經濟模式。比如,允許外國商人來這里投資建廠,允許私人開辦企業(yè),減免部分稅收等等。這在當時是非常大膽和創(chuàng)新的舉措。"
"政策一開,就像打開了閘門。"李建國繼續(xù)說道,"大量的外資涌入東海市。先是一些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yè),比如紡織、玩具、電子組裝等工廠拔地而起。那時候,東海市的口號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整個城市都充滿了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激情。"
"我明白了,"陳忘點了點頭,"就像一個封閉的宗門突然對外開放,引入了其他宗門的功法和資源,從而快速提升實力。"
"
這個比喻很形象!"李建國贊許地笑了,"沒錯,就是這個道理。但東海市并沒有止步于此。它不滿足于只做簡單的加工和組裝。"
他調出了另一組圖片,展示了現(xiàn)代化的工業(yè)園區(qū)、高樓林立的中央商務區(qū)和繁忙的集裝箱港口。
"進入新世紀后,東海市開始推動產業(yè)升級。它提出了科技興市的戰(zhàn)略。不再僅僅是引進來,更要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
"什么是科技興市?"陳忘追問。
"就是大力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李建國解釋道,"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建立了多個國家級的科技園和孵化器。吸引了國內外頂尖的科研人才和團隊?,F(xiàn)在的東海市,已經成為了我國信息技術、生物醫(yī)藥、新能源和高端制造的重要基地。"
他指了指桌上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你看這些東西,很多核心零部件,甚至整機,都是在東海市研發(fā)和生產的。世界上很多知名的科技公司,都在這里設立了研發(fā)中心或生產基地。"
"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也帶動了城市面貌的巨大變化。"李建國切換到城市風光的圖片,"你看到的那些高樓大廈,大部分都是近二十年建起來的。交通網絡也日益完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國際機場、地鐵線路,織成了一張便捷的交通網。"
"這里的人,似乎來自五湖四海?"陳忘想起了在街上看到的形形色色的人。
"
沒錯!"李建國點了點頭,"東海市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就像一個巨大的熔爐。"
"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他解釋道,"有來這里尋找工作機會的普通勞動者,有來這里創(chuàng)業(yè)的企業(yè)家,有來這里求學的學生,還有來這里定居的外國人。"
"這種人口的高度聚集,帶來了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李建國的語氣中充滿了對這座城市的熱愛,"也帶來了無窮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東海市因此成為了一座非常包容和開放的城市。在這里,只要你有能力、肯努力,就有機會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當然,東海市的發(fā)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李建國的表情嚴肅了一些,"比如,快速發(fā)展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雖然近年來一直在大力治理,但仍需努力。還有,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等問題。"
"此外,隨著國際競爭的日益激烈,東海市也面臨著如何在核心技術上取得更大突破,避免被卡脖子的挑戰(zhàn)。"他補充道。
"但我相信,東海市有能力應對這些挑戰(zhàn)。"李建國的眼神又重新變得充滿希望,"它的創(chuàng)新基因和開放精神,會讓它在未來的發(fā)展中繼續(xù)走在前列。"
"它不僅僅是一個經濟中心,更在向全球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和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的目標邁進。"
陳忘靜靜地聽著,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從未想過,除了修士們追求大道的世界之外,還有這樣一種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態(tài)。
這個世界沒有靈力,人們不修煉功法,卻能造出飛天的"鐵鳥"、飛馳的"鐵盒",能通過一個小小的"方塊"與千里之外的人交流。他們依靠的不是個人的力量,而是一種叫做"科技"的東西,一種集合了無數(shù)人智慧、不斷積累和進步的力量。
他意識到,在這個世界,力量的形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再是單一的個人修為高低,而是體現(xiàn)在知識、技術、資源和組織能力上。
"李先生,"陳忘沉吟片刻,問道,"在這個世界,道又是什么呢?"
李建國愣了一下,顯然沒料到他會問這樣一個哲學問題。他思考了一會兒,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