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在逼皇帝冊立其他皇子為王,直接斷絕其他皇子想要爭儲的心。
雖然很多人也都知道皇帝對太子偏愛有加,可是也難免會有一些人覺得風險大回報大。
比如說皇次子朱樉,僅僅比太子小一歲,而且年少時就有聰慧的名聲,這在一些人看來也是有機會。
朱元璋板著臉問道,“還有誰附議?”
李貞和常遇春第一時間站出來,“臣附議。”
李善長等人也立刻出班,一時間奉天殿聲音一致,“臣等附議?!?/p>
朱元璋板著臉大聲說道,“不準,此事再議!”
不準,只是沒有一口答應下來。
再議,就意味著接下來要認真商討其余皇子封王的事項了。
馬尋完成了自己的工作,開始閉目養(yǎng)神、開始開小差。
下朝后的常遇春有些遺憾的說道,“過兩天我就出征,要錯過你的大喜事?!?/p>
馬尋眼前一亮,說道,“那就預祝常大哥馬到功成,將王保保趕出去!”
洪武三年剛剛開始就有重磅消息。
第一個是國舅請封諸王,第二個就是正月初三,皇帝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征虜副將軍,李文忠、馮勝、鄧愈、湯和為副將軍,分路出擊。
這一次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滅了盤踞在西北的王保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