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注,青禾鎮(zhèn)的夜晚被撕成一片混沌。
林晚秋蜷縮在鎮(zhèn)郊由廢棄糧站改造的安全屋里,指尖微微顫抖。
她把那本泛黃的監(jiān)理日志平放在電暖器前,紙頁邊緣已被雨水浸出毛邊,墨跡暈染得如同淚痕。
火盆里炭星跳躍,烘干的不僅是文件,還有那段被塵封十年、慘不忍睹的過往。
紫外線燈掃過那張便條背面時,空氣仿佛瞬間凝固了。
“地質勘查顯示滑坡風險為四級,建議暫緩建設。但我簽字了。因為再拖半年,山上的十三戶人家就要挨凍?!?/p>
字跡褪色斑駁,卻像一把燒紅的刀,直直插入她的心口。
林晚秋呆呆地坐了很久,呼吸輕得幾乎聽不見。
窗外雷聲滾過屋頂,屋內只有紙頁輕微的聲響。
她終于明白父親當年為何默默赴死——不是貪污腐敗,而是以違反紀律換取民生,在制度的夾縫中獨自前行,背負著污名,成了別人口中“坍塌的第一塊基石”。
可問題來了:既然真相早已寫在紙上,為何這行字會被刻意隱藏?
為何后來所有的驗收報告都寫著“地質穩(wěn)定”?
為何扶貧項目年年追加預算,而村民的住房卻屢修屢壞?
她猛地抬起頭,
真正的罪惡,從來不在那支簽字筆落下的瞬間,而在之后的十年間,一次又一次偽造驗收、虛報工程量、套取補貼的系統(tǒng)性造假。
那些補簽的公章、篡改的數(shù)據(jù)、層層上報的虛假材料……才是吞噬國家資金的真正黑洞。
而這一切,始于父親的犧牲,卻被張正華等人披上合法的外衣,變成了一場持續(xù)吸血的盛宴。
她迅速插入U盤,調出陸承宇從財政系統(tǒng)深處扒出的原始撥款記錄。
屏幕的幽光照著她冷峻的臉。
數(shù)據(jù)在她腦中自動重組:每筆“材料差價補貼”撥款后,資金流向異常一致——全部匯入一家名為“禾豐建材”的空殼公司賬戶。
該公司三年前注冊,法人代表是陳會計的表弟,一個常年在外打工、從未露面的閑散人員。
更可疑的是,資金到賬后兩小時內,便被拆分為數(shù)十筆小額轉賬,分散到十幾個私人賬戶,最終消失在跨省流水之中。
洗錢鏈。
一條精心設計、運轉多年、依托扶貧名義的腐敗循環(huán)。
而陳會計,作為鎮(zhèn)財政所唯一掌握撥款審批流程的出納,絕不可能不知情。
但她也不像是主謀——她的動作太僵硬,眼神太慌亂。
更像是被脅迫者,是鏈條中最脆弱的一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