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尼維爾·張伯倫邀請法國總理愛德華·達拉第商談并勸其向德國屈服,明確表示英國不會為捷克斯洛伐克作戰(zhàn)。
此后德國在五月向德捷邊境集結(jié)兵力進行恫嚇,同時阿道夫·希特勒對英國宣稱,如果英國政府能滿足德國對捷克的要求,德國將準備與英國達成廣泛協(xié)議。
議事廳吵得不可開交,早已習慣的布蘭溫平靜地在最后一排看著雞飛狗跳。
這怎么不算是一種誘惑,希特勒清楚張伯倫首相的意圖,也清楚現(xiàn)在的英國在規(guī)避戰(zhàn)爭,希望和平相處,所以拋出了協(xié)議的誘惑來換取占領捷克的推進。
最終于九月就希特勒提出的“英國是否愿望割讓蘇臺德區(qū)”
的問題,經(jīng)英法兩國首腦商榷及英德會談后,英法決定不會出兵援助捷克斯洛伐克,為了和平的利益,同意蘇臺德區(qū)“自治”
。
這份英法法案未能滿足希特勒的胃口,英德再次會晤,希特勒又提出“即幾日內(nèi)由德國對蘇臺德區(qū)施行軍事占領,捷克內(nèi)其他操德語地區(qū)的統(tǒng)治歸德國”
,并要求張伯倫在十月一日前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消息很快傳回霧都,迅速在國際發(fā)酵,張伯倫首相無視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強烈反對,帶回的一份開列了德國要求的“備忘錄”
和一張標有捷克斯洛伐克新國界的地圖全面引發(fā)國內(nèi)民眾的怒火。
他們開展反對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及要求張伯倫下臺的抗議活動。
布蘭溫這幾日開車都需要換路線,呼聲如潮水般此起彼伏,蘇格蘭場近來估計要忙得腳不著地了,到處都是亂糟糟的一片,連議會大廈的門前都圍滿了抗議的民眾。
捷克斯洛伐克拒絕了張伯倫首相在戈德斯堡與希特勒“討價還價”
后的那份“備忘錄”
,只能再與法國總理及外交大臣繼續(xù)密商對策。
二十六日,希特勒在柏林體育館公然叫囂,如果十月一日蘇臺德區(qū)還沒有交給德國,他將是第一個攻進捷克的兵,同時命令德軍在三十日做好“綠色方案”
計劃的行動準備。
二十七日晚,張伯倫首相接到了來自希特勒的一份急電。
“它已經(jīng)是一場夾含裹挾意味的明謀了。”
“一味的妥協(xié)遲早要玩完?!?/p>
議事廳會議結(jié)束,仍然還有議員在憤怒地爭論。
布蘭溫從座椅邊的階梯下來,經(jīng)過他們邊上時也忍不住附和了一句,“是的,你說的沒錯,德國一直在得寸進尺,我們還能滿足他的胃口到什么時候?!?/p>
而此時的首相已經(jīng)在飛往慕尼黑的飛機上了。
深秋的寒冷使布蘭溫又圍上了伯德為他織就的圍巾,風衣成了他出門的必備外套。
堵車的路上,他向走到他車窗前詢問的賣報男孩買了一份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