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來的有點意外,觸動了布蘭溫靜默了許久的內心,他輕聲地說:“是嗎?”
“您不知道嗎?”
艾德蒙的視線從紙張移開,奇怪地看向表情顯得木訥的貴族,“我以為以您與伯德的感情,他起碼會告訴您,他住在哪里?!?/p>
“每個人都希望脫離地獄和它造成的痛苦從新生活?!?/p>
布蘭溫尋找著遮掩自己的措辭,“或許伯德不希望過去的人或事再打擾他,或者使他再回憶起曾遭受的苦難。
警探先生,我也希望您在案子結束后,不要繼續(xù)叨擾他了?!?/p>
艾德蒙表示理解,那段受虐的日子對大人來說都是如同煉獄,何況是一個孩子,“我明白您對伯德的關心,您請放心?!?/p>
“謝謝?!?/p>
“其實,我手上還有一份資料,是關于加里·韋斯特的。
在與您見面前,我是打算直接交給伯德,但經和您的一番溝通后,我覺得您可以為伯德做這個選擇,需不需要告知他?!?/p>
布蘭溫接過艾德蒙遞來的調查報告,其中有另一家孤兒院的信息及曾生活在孤兒院內的孩子的供詞。
“警探先生為什么還堅持查一個也許已經死了的人?”
“查罪犯生前和犯罪動機是斷案必不可少的過程?!?/p>
艾德蒙就報告中說,“加里·韋斯特也曾在孤兒院生活過一段時間,據(jù)其他孩子的回憶,小時候的他同樣是遭受凌虐的受害者,他們常常在他的身體各部位看見鞭痕和蠟油澆滴的燙傷……”
未等警犬把話說完,布蘭溫就將報告丟在了桌上,有些惱怒地說:“行了,你不用告訴我,更不用告訴伯德。
如果你認為加里·韋斯特虐待兒童是情有可原,我建議你最好辭去你的這份工作,你不適合干下去?!?/p>
“并非您心中所想的那樣,格林少爺。”
艾德蒙非常冷靜,“我懷疑是這段經歷在加里·韋斯特的心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才導致他心理扭曲,將恨意發(fā)泄在比自己孱弱的孩子身上以圖快感。
不瞞您說,我當警探那么多年,這類案子比比皆是,受害者大多是四到十五六歲的孩子,他們有的是孤兒,有的是通過拐賣,而參與當中的加害者多為上流社會的人士。
我無法理解這種非人的需求,雖然不致死,但極大迫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影響他們的成長?!?/p>
他嚴肅地說:“我想您大概聽懂了我要表達的意思了,您可能要關注一下他們的心理問題,尤其是伯德。
可,如果您與他沒有繼續(xù)保持聯(lián)系,我也只是發(fā)自內心地提了一個建議而已,您無須為難。”
布蘭溫緩緩地嘆息,“他不會像加里·韋斯特一樣的,因為他遇到了我?!?/p>
“我相信您的判斷。”
艾德蒙已經把少爺當成一個成熟的大人來看待了,“您也不允許伯德變成那樣危害社會的混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