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讀ā,意思和上一章《木蘭詩》阿字意思一樣?!疤嬉幻∽职⒉m”選自《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注引《曹瞞傳》。
補下《三國志》、裴注及《曹瞞傳》的史料。下面我將為您逐一詳細解析。
一、“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瞞”的出處、原文與意義
1。出處
這句話并非出自陳壽《三國志》的正文,而是出自南朝宋史學家裴松之為《三國志》所作的注釋中,所引用的《曹瞞傳》一書。具體位置在《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的開篇注釋中。
2。原文與翻譯
原文(摘自裴注):
《曹瞞傳》曰: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瞞。
翻譯:
《曹瞞傳》這本書里記載:太祖(曹操)還有一個名字叫“吉利”,小名(小字)叫“阿瞞”。
3。故事及其表明的意思
《曹瞞傳》是一部由曹操的對手吳人所寫的傳記,帶有一定的貶抑和民間傳說色彩。
“阿瞞”的含義:“瞞”字在古語中有“欺騙”、“隱瞞”之意。以小字“阿瞞”稱呼曹操,很可能意在暗示其性格中機敏、詭詐、善于權謀的一面。這與后世戲曲、小說中塑造的“奸雄”形象有暗合之處。
表明的意思:這條記載意在說明曹操并非只有“曹操”、“孟德”這兩個廣為人知的名字。它從側面透露了曹操早年家庭生活中的一個私人稱謂,為歷史人物增添了一層市井和世俗的氣息。同時,由于出自敵國史料,它也反映了當時吳地對曹操的某種負面看法和民間評價。
二、《三國志》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對曹操的“正統(tǒng)”書寫
1。創(chuàng)作背景
作者:陳壽(233年-297年),原為蜀漢官員,蜀漢滅亡后入晉為官。
時代:西晉初年。西晉承襲了曹魏的禪讓,視曹魏為正統(tǒng)。
材料來源:陳壽在蜀漢時曾負責編纂官史,并搜集了三國時期的大量文獻。他依據(jù)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等官私著述,撰成《三國志》。
2。對曹操寫《武帝紀》的正統(tǒng)認識
陳壽在《三國志》中,將曹魏的皇帝列入“紀”(如《武帝紀》),而將蜀漢、東吳的君主列入“傳”(如《先主傳》、《吳主傳》)。這明確體現(xiàn)了他的“尊魏為正統(tǒng)”的史學立場。
標題:直接稱曹操的傳記為《武帝紀》,這是帝王本紀的規(guī)格。
筆法:在記述曹操的事跡時,雖然也記錄其功績與過失,但整體上是以開國皇帝的規(guī)格來書寫的,承認其政治和法律地位的合法性。這是由西晉政權的法統(tǒng)來源所決定的,陳壽身為晉臣,必須采取這一立場。
三、裴松之與“裴注”
1。裴松之簡介
裴松之(372年-451年),南朝宋著名史學家。宋文帝劉義隆認為陳壽的《三國志》過于簡略,于是命令學識淵博的裴松之為之作注。裴松之搜集了海量史料,最終完成了名為《三國志注》的宏篇巨著,后世簡稱“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