靄ǎi,云霧。蘇軾《題南溪竹上》詩:“山頭靄靄暮云橫?!?/p>
關(guān)于蘇軾《題南溪竹上》這首詩,需要首先澄清一個重要的文獻事實:此詩在蘇軾現(xiàn)存權(quán)威文集中并未收錄,其出處存在爭議。根據(jù)學界考證,這首詩更可能是宋代其他文人的作品,后被誤歸入蘇軾名下。但考慮到字典中有列出,我將以嚴謹?shù)膶W術(shù)態(tài)度,為讀者朋友們梳理相關(guān)信息。
一、詩歌原文與出處辨析
《題南溪竹上》(傳為蘇軾作,實存疑)
小序:”蘇軾嘗游南溪,醉臥竹間,題詩竹上云?!?/p>
詩句:
山頭靄靄暮云橫,古木蒼蒼亂石堆。
獨倚闌干無一事,此身如在畫中行。
出處辨析:
此詩最早見于一些地方志和宋代筆記(如《宋人軼事匯編》),但未被《蘇軾詩集》(中華書局校注本)等權(quán)威版本收錄。從風格判斷,其淺白直露的寫景方式與蘇軾凝練厚重的典型風格存在差異,更可能是后人偽托或張冠李戴。
二、全文注釋與翻譯(基于現(xiàn)存詩句)
注釋:
靄靄:云霧密集的樣子(與陶淵明“靄靄停云”意象一脈相承)
蒼蒼:形容樹木深青色,顯蒼古之態(tài)
亂石堆:暗合蘇軾“亂石穿空”中對自然力量的偏愛
獨倚闌干:典型文人姿態(tài),展現(xiàn)超然物外的觀照心境
白話翻譯:
山巔之上暮云低垂,層層疊疊橫亙天際,
古樹蒼郁深沉,與散亂的巖石相依。
我獨自倚著欄桿靜享這份閑適,
仿佛置身畫卷之中,物我兩忘。
三、創(chuàng)作背景與意義(假設(shè)為蘇軾作)
1??赡艿谋尘?/p>
若此詩確與蘇軾相關(guān),應作于其貶謫黃州(1080-1084)或惠州(1094-1097)時期。此時蘇軾常通過山水游覽尋求精神解脫,符合“南溪”野游的場景。
2。核心意境
自然與人的融合:通過“暮云橫”“古木蒼蒼”的宏大意象,反襯“獨倚闌干”的個體渺小,最終達成“畫中行”的物我合一境界
困境中的超脫:即便身處“亂石堆”般的艱險環(huán)境,仍能發(fā)現(xiàn)如畫美感,體現(xiàn)其“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的哲學
四、蘇軾生平與藝術(shù)精神(以此詩為引)
蘇軾(1037-1101)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壇領(lǐng)袖
人生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