隩ào,通“奧”,深?!秶Z·鄭語》:“申、呂方強,其隩愛太子,亦必可知也。”(申、呂:姜姓諸侯。)
我們終于來到了“隩”字在古籍中另一個頗具深意的用法。這句出自《國語·鄭語》的話,展現(xiàn)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語境和含義。
故事原文與上下文
這句話并非一個獨立的故事,而是春秋時期一位偉大謀士——史伯,對時局進行精辟分析的一段論述。其完整的背景是“史伯為桓公論興衰”。
周幽王時期,擔(dān)任周王室司徒的鄭桓公(鄭國的開國君主)預(yù)感到天下將亂,于是向周朝的大史官(史伯)請教避難之所與未來之勢。他問史伯:周王室將會衰敗嗎?
史伯的回答詳細分析了周幽王統(tǒng)治的種種弊端,并預(yù)言了西周必將滅亡。在談到未來的政治格局時,鄭桓公問:“那周王朝如果衰敗,哪些諸侯會興盛起來呢?”(《國語·鄭語》:“姜、嬴其孰興?”)史伯在分析中提到了姜姓的齊國,并由此引申出與齊國同宗的申國、呂國,說出了我們討論的這句話:
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孫未嘗不章,虞、夏、商、周是也?!?/p>
(那些成就了天地般大功業(yè)的人,他們的子孫后代沒有不顯赫的,虞、夏、商、周就是這樣。)
申、呂方強,其隩愛太子,亦必可知也。
(申國和呂國正當強盛,他們深愛太子,【他們的立場和力量】也必定是可以想見的了。)
注釋及翻譯
·申、呂:兩個姜姓的諸侯國。申國是周幽王王后(申后)的娘家,太子的外祖父家。
·方:正當,正在。
·強:強盛。
·其:代詞,指申國和呂國。
·隩:音yù。此處的“隩”通“奧”,意為“深”、“深厚”?!半T愛”即“深愛”、“厚愛”。
·太子:指周幽王與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后來的周平王)。
·亦必可知也:也一定是能夠推知的。
翻譯:
(更何況)申國和呂國正國力強盛,他們又深愛著太子,(那么在未來可能發(fā)生的政治斗爭中,他們會采取的行動以及所能發(fā)揮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
著作介紹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記錄了西周中期至春秋末期(約公元前990年至公元前453年)周、魯、齊、晉、鄭、楚、吳、越等八國的重要人物、言論和史事。相傳為春秋末期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故又名《春秋外傳》。其特點是以記“言”為主,通過貴族士大夫的諫言、議論來反映歷史事件,文風(fēng)古樸,思想深刻,富含政治智慧。
典故背景
1。周幽王亂政:周幽王寵愛褒姒,廢黜了原配申后以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這一舉動嚴重破壞了宗法制度,引發(fā)了巨大的政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