訛é,謠言?!稘h書·成帝紀》:“京師無故訛言大水至?!卑ⅲèィ?,見之前頁。
我們來詳細解讀《漢書·成帝紀》中“京師無故訛言大水至”這一記載背后的故事。
這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漢代社會恐慌事件,不僅揭示了當時的社會心理,也展現(xiàn)了漢成帝的應(yīng)對方式。
一、原文與上下文
這段記載出現(xiàn)在《漢書·卷十·成帝紀》中,發(fā)生在漢成帝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的秋天。
原文:
建始三年秋,京師民無故相驚,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躪,老弱號呼,長安中大亂。
天子親御前殿,召公卿議。大將軍鳳以為太后與上及后宮可御船,令吏民上長安城以避水。群臣皆從鳳議。
左將軍王商獨曰:“自古無道之國,水猶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世無兵革,上下相安,何因當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訛言也。不宜令上城,重驚百姓。”上乃止。
有頃,長安中稍定,問之,果訛言。上于是美壯商之固守,數(shù)稱其議。而鳳大慚,自恨失言。
二、注釋與關(guān)鍵詞
·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是漢成帝在位的早期。
·京師:指西漢都城長安(今陜西西安)。
·無故相驚:沒有緣由地互相驚嚇。描繪了恐慌在人群中自發(fā)傳染的景象。
·大水至:洪水要來了。
·奔走相蹂躪:人們奔跑逃難,互相踩踏。形容混亂至極。
·老弱號呼:老人和體弱者哭喊呼號。凸顯了恐慌場景的慘狀。
·前殿:皇宮的正殿,皇帝在此舉行重大朝會。說明事態(tài)緊急,成帝親自在最高權(quán)力中心主持會議。
·大將軍鳳:指王鳳,是漢成帝的舅舅,當時權(quán)傾朝野的外戚首領(lǐng)。
·長安城:指長安城的城墻。
·左將軍王商:這里的王商是另一外戚,與王鳳不同族,后來官至丞相。他在此事中展現(xiàn)了清醒的頭腦。
·無道之國:政治混亂、君主無德的國家。
·政治和平,世無兵革:當時社會相對穩(wěn)定,沒有戰(zhàn)事。這是王商判斷謠言的重要依據(jù)。
·訛言:謠言,虛假的消息。
·長安中稍定:長安城內(nèi)的局勢逐漸安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