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ài,停止,完結(jié)。《左傳·哀公二年》:“憂未艾也?!背烧Z有“方興未艾”。
“憂未艾也”出自《左傳·哀公二年》,這是一句在歷史關(guān)鍵節(jié)點(diǎn)上充滿沉重憂患意識的斷言。
一、原文與上下文
這句話出自《左傳·哀公二年》,記載的是春秋末期晉國與鄭國之間發(fā)生的“鐵之戰(zhàn)”前,晉國主帥趙簡子(趙鞅)的一段誓師辭。
原文節(jié)選:
簡子誓曰:“范氏、中行氏,反易天明,斬艾百姓,欲擅晉國而滅其君。寡君恃鄭而保焉。今鄭為不道,棄君助臣,二三子順天明,從君命,經(jīng)德義,除詬恥,在此行也。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志父無罪,君實(shí)圖之。若其有罪,絞縊以戮,桐棺三寸,不設(shè)屬辟,素車、樸馬,無人于兆,下卿之罰也。”甲戌,將戰(zhàn),郵無恤御簡子,衛(wèi)太子為右。登鐵上,望見鄭師眾,太子懼,自投于車下。子良授太子綏而乘之,曰:“婦人也。”簡子巡列,曰:“畢萬,匹夫也。七戰(zhàn)皆獲,有馬百乘,死于牖下。群子勉之,死不在寇?!狈庇鹩w羅,宋勇為右。羅無勇,麇之。吏詰之,御對曰:“痁作而伏?!毙l(wèi)太子禱曰:“曾孫蒯聵敢昭告皇祖文王,列祖康叔,文祖襄公:鄭勝亂從,晉午在難,不能治亂,使鞅討之。蒯聵不敢自佚,備持矛焉。敢告無絕筋,無折骨,無面?zhèn)?,以集大事,無作三祖羞。大命不敢請,佩玉不敢愛?!编嵢藫艉喿又屑?,斃于車中,獲其蜂旗。太子救之以戈。鄭師北,獲溫大夫趙羅。太子復(fù)伐之,鄭師大敗,獲齊粟千車。趙孟喜曰:“可矣。”傅傁曰:“雖克鄭,猶有知在,憂未艾也?!?/p>
二、注釋與翻譯
注釋:
憂未艾也:
憂:憂患,禍患。
未:沒有,不曾。
艾:此處讀yì,本義為割草,引申為停止、終結(jié)、斷絕。如《詩經(jīng)·小雅·庭燎》:“夜未艾?!币鉃橐惯€未盡。
全句:憂患還遠(yuǎn)沒有到頭停止。
傅傁:晉國的大夫,一位有遠(yuǎn)見的臣子。
趙孟:即趙簡子(趙鞅)。“孟”是其字。
知:同“智”,指晉國的智氏家族,是當(dāng)時晉國除趙氏外最強(qiáng)大的卿大夫家族。
雖克鄭:即使戰(zhàn)勝了鄭國。
白話翻譯:
(在鐵之戰(zhàn)中,晉國趙簡子率軍戰(zhàn)勝了鄭國。)
趙簡子高興地說:“(這下)可以了。”
(然而)大夫傅傁卻說:“即使我們戰(zhàn)勝了鄭國,但國內(nèi)還有智氏這個強(qiáng)敵存在,(我們的)憂患還遠(yuǎn)沒有到頭啊?!?/p>
三、著作介紹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性質(zhì):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盡的編年體史書,儒家經(jīng)典“十三經(jīng)”之一。
記述范圍: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至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共255年的歷史。
核心價值:
1。歷史價值:詳盡記錄了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活動,是研究春秋史最核心的文獻(xiàn)。
2。文學(xué)價值:敘事生動,情節(jié)緊湊,人物形象鮮明,語言精煉含蓄,被譽(yù)為“文宗史圣”、“敘事之最”,對后世散文、小說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yuǎn)。
3。思想價值:體現(xiàn)了“民為神主”、“重禮崇德”的早期儒家思想,同時也充滿了對歷史興衰的深刻洞察。
四、創(chuàng)作背景與意義
1。歷史背景(鐵之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