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是……:古漢語賓語前置的固定結(jié)構(gòu),表示“只喜歡……”、“只做……”。
·慢游:懈怠、放縱、游樂。
·好:喜好。
·傲虐:傲慢暴虐。
·作:做,行。
·翻譯:(他們)只喜歡懶惰放縱,只做那些傲慢殘暴的事情。
·罔晝夜頟頟,罔水行舟:
·罔:無,不論。
·頟頟:音èè,形容不知疲倦、胡作非為的樣子。
·罔水行舟:在沒有水的地方行船。這是形容他們荒唐、違背常理、濫用武力的行為。
·翻譯:不分白天黑夜地胡作非為,甚至在沒有水的地方也要行船(比喻行為荒謬,窮兵黷武)。
·朋淫于家,用殄厥世:
·朋淫:聚眾淫亂。
·家:家族,家中。
·用:因此。
·殄:音tiǎn,斷絕,滅絕。
·厥:其,他們的。
·世:世系,宗嗣。
·翻譯:在家中聚眾淫亂,因此(上天)斷絕了他們的世系傳承。
整段話的現(xiàn)代翻譯:
(大禹說:)舜帝曾告誡我:“不要像丹朱和奡那樣。他們只喜歡懶惰放縱,專做傲慢殘暴的事。他們沒日沒夜地胡作非為,甚至干出在陸地上行船這種荒唐事。他們還在家中聚眾淫亂,因此斷絕了自己的宗嗣,失去了天下。”
典故介紹:丹朱與奡
·丹朱:作為圣君堯的兒子,他卻被視為德行有虧的典型。他的問題在于傲慢、放縱、不思進取。堯帝因為他的“不肖”(不像父親,指品德才能低下),毅然將帝位禪讓給了有德行的舜。這樹立了中國政治中“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至高理想。
·奡:他是夏朝初期勇力過人但殘暴不仁的典型。他力大無比,能陸地行舟,曾弒君篡位。但他的統(tǒng)治依靠暴力而非德行,最終眾叛親離,被少康(夏朝的中興之主)消滅。他的故事說明了僅憑武力而無德政,政權(quán)是無法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