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bá,突出,超出?!睹献印す珜O丑上》:“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苯裼谐烧Z“出類拔萃”。
我們來全面解讀“出類拔萃”這個成語,它源自《孟子》,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現(xiàn)實意義。
一、故事原文、注釋及翻譯
原文:
《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圣人之于民,亦類也。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p>
注釋:
·圣人:指品德和才能都達到頂峰的人,這里特指孔子。
·于:對于。
·類:種類,同類。
·出:超出,高出。
·拔:拔出,突起。
·乎:同“于”,從。
·萃:原指草叢生的樣子,引申為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或事物。
·自生民以來:自從有人類以來。
·盛:盛大,偉大。
翻譯:
孟子說:“圣人對于普通民眾來說,也是同類。(但圣人)遠遠超出了他所屬的同輩,高高地突起于聚集的人群之中,自從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人了?!?/p>
二、創(chuàng)作背景
這段對話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孟子與弟子公孫丑討論何謂真正的“勇氣”和“不動心”,進而延伸到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1。時代背景: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各種思想和學(xué)派相互激蕩。孟子作為儒家學(xué)派的繼承者,肩負著捍衛(wèi)和發(fā)展孔子學(xué)說的使命。
2。對話背景:在本次討論中,公孫丑問孟子,是否已經(jīng)達到像古代勇士孟施舍、北宮黝那樣的“不動心”境界。孟子否定了這種比較,認為真正的“不動心”源于內(nèi)在的道德仁義。隨后,他們討論了伯夷、伊尹和孔子等圣人的境界。正是在這個語境下,孟子為了說明孔子至高無上的地位,用了“出于其類,拔乎其萃”這個比喻。
3。孟子的意圖:孟子的目的是為了樹立孔子的典范形象。在當時,有人將孔子與其他賢人(如伯夷、伊尹)相提并論。孟子則認為,孔子是集大成的“圣之時者”,其偉大是空前絕后的。因此,他用這個生動有力的比喻,來強調(diào)孔子的卓越和獨特性。
三、寓意解讀
“出類拔萃”這個成語的精髓在于,它描述的卓越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群體對比中顯現(xiàn)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