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把)bǎ,靶子(晚起意義)。
“靶子”一詞,如今多指射擊的目標(biāo)或被人攻擊、批評的對象。追溯其淵源,“靶”字最初的含義卻與此不同,并在歷史長河中衍生出豐富的文化意涵。
一字雙音:從馬韁到目標(biāo)
“靶”字最初讀作bà?!墩f文解字》將其解釋為“轡革也”,即皮制的馬韁繩。例如,《漢書·王褒傳》中“王良執(zhí)靶”的“靶”便指韁繩。
“靶”也指器物上便于手握的部分,即“柄”,此義后用“把”字表示。如《北齊書》記載的“以骨為刀子靶者”,以及《紅樓夢》中提到的“靶兒鏡子”,都指器物的把手。
“靶”字讀作bǎ,指射擊的目標(biāo),是較為晚起的意義。例如,元代王實甫在《麗春堂》中寫道:“靶內(nèi)先知箭有功”,這里的“靶”就是箭靶。
下表清晰地展示了“靶”字含義的演變歷程:
時期來源讀音主要含義例句說明
《說文解字》漢代bà馬韁繩《漢書·王褒傳》:“王良執(zhí)靶?!?/p>
古代用法(如《北齊書》)bà器物的把手“以骨為刀子靶者”,此義后世多用“把”字表示。
元代后世bǎ射擊的目標(biāo)王實甫《麗春堂》:“靶內(nèi)先知箭有功?!?/p>
現(xiàn)代漢語bǎ被攻擊或批評的對象(比喻義)沙汀《煎餅》:“拿他當(dāng)靶子攻擊黨?!?/p>
典故中的“靶子”
1。王良執(zhí)靶
·原文摘選:“王良執(zhí)靶,韓哀附輿?!薄|漢)王褒《漢書·王褒傳》
·注釋與翻譯:
·王良:古代傳說中的善御者(善于駕馭車馬的人)。
·靶:在這里指馬韁繩。
·韓哀:古代傳說中的造車專家,或另一位善御者。
·翻譯:王良手持韁繩(駕馭車馬),韓哀在車旁隨行。
·典故介紹與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