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情況下,皇漢思想冒頭也是非常正常的。
而且如今的大明軍,確實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先進的軍隊了,手中有了利刃,自然就想要殺敵了。
蘇澤問道:
“銷量如何?民間反響如何?”
羅萬化說道:
“這次《新君子報》的銷量大增,但是讀書人之中還是抨擊的聲音多一點?!?/p>
第400章再上一疏
“但是京師普通百姓倒是很喜歡《新君子報》的說法,已經有人喊出恢復漢唐盛世的口號,聽說《新君子報》還專門加印了漢唐的地圖,銷量也相當不錯?!?/p>
好家伙,《新君子報》也是玩明白了。
蘇澤放下《新君子報》,又看向《新樂府報》。
看完后,蘇澤的臉色凝重起來。
這是一份很有深度的文章,筆名“心隱”,蘇澤自然知道這是創(chuàng)辦《新樂府報》的何心隱親自寫的文章。
文章分析了西南土司制度的問題。
文章認為,明初對于土司的優(yōu)待,是導致西南一直不安定的原因。
明初的土司都是要納稅的。
但是從明代中期開始,朝廷為了優(yōu)免土司,經常優(yōu)免偏遠地區(qū)的土司貢稅。
結果就是這些不納稅的土司越來越多,而地方官府衙門的開銷越來越大。
如此一來,地方官府的苛捐雜稅也越來越多,漢地的百姓則開始向土司控制的地區(qū)逃亡!
何心隱在報紙上指出,正是這種不公平的稅收制度,才導致了西南問題此起彼伏,始終難以斷絕。
蘇澤又看到下文。
“夫民之納稅于朝廷,猶契券之交換也?!?/p>
“百姓輸納賦稅錢糧,其核心所求,非徒然供奉,實為換取朝廷及其所置官府應盡之責:護佑疆土、維系秩序、開浚水利、賑濟災荒,乃至興教化、利耕桑,使黎庶安居樂業(yè)。此即社稷存續(xù)之根本契約?!?/p>
好家伙,這不是社會契約論嗎?
緊接著,何心隱用這套理論來分析西南的局勢。
“然觀西南困局,其弊根源便在于此‘契約’失衡崩壞!”
“朝廷對土司封地屢開優(yōu)免,彼等不納錢糧貢賦,獨享其土之利,坐擁其民,儼若化外之邦?!?/p>
“而官府衙門之耗用日增,無以彌補,則加倍苛求于所轄之漢地民戶,丁銀、徭役、雜捐迭床架屋,賦如山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