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感覺到,在看完那本書之后,每個腦細胞都獲得重生,變得和以前截然不同。他甚至認為在認識那本書的之前和之后,世界都變得完全不同。
——在那之前的他只會殺人,為了任務射殺、奪走人命。
是那本書讓他原本充滿殺戮的人生,仿佛被破曉的陽光照耀一樣。
不過,那本下冊有個缺點——
“結局前的幾頁被人撕下來了?!?/p>
因為這樣,他無法知道重要的情節(jié)——登場人物中有一名殺手,他說起他停止殺人的理由的那一幕。
那名殺手究竟為什么不再殺人呢?
透過前面的頁數(shù),能夠來推論的信息不足,他無法找到答案,為此感到煩悶。
那在故事上是形成重要轉(zhuǎn)折點的一幕,而且很明顯是理解殺手的重要一幕。就連舊書店都已經(jīng)找不到半本書的蹤跡,難以確認真相,就算想要追問,之后那名男子卻再也沒有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
——“那你來寫吧?!?/p>
煩惱之后他得出了最后結論——由自己來寫。
于是他決定成為小說家,把男人停止殺戮前的故事寫成一本小說。
為了要成為小說家,必須真摯去了解人類活著的這件事。
所以他停止殺人。
“下冊的缺頁之前,最后留有這么一段臺詞——人是為了救贖自己而生的,在死亡來臨之際,或許就能理解吧?!?/p>
他不殺人后,就一直在思考它的意義。或許并無深意,不過是連接信息之間的臺詞。
不過很不可思議,一看到這句話,他就會想起給他這本書的那個男人。
“如今細想,那位送書人是不是早已知道我是個殺手了呢?他是不是因為知道,而想要我停止殺人,才跟我搭話的呢?所以給我小說的下冊,把那幾頁撕掉,對我說‘由你來寫’。”
“第一次見面時,他就把自己的名字告訴了我。我一直忘了,直到最近,我終于又想起來了?!?/p>
——“你到底是誰?!?/p>
——“老夫嗎?老夫叫夏目漱石。”
“那個男人的名字叫夏目漱石。和那本小說封面上的作者名字,是相同的?!?/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