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關于造車的第一次討論3
“定義未來?”
徐平冷笑一聲,眼神越來越冷。
“靠什么定義?
靠你終端BG做手機積累的那點C端經驗?
還是靠供應鏈左總那些B端的精密制造?
隔行如隔山!
汽車產業(yè)的復雜性和資金密集度,遠超你的想象!”
“華興三十年來在B2B領域建立的信用和口碑,不能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整車夢’就毀于一旦!”
“虛無縹緲?”
馮庭波忍不住插話,聲音清冷而堅定,“徐總,海思的芯片需要最嚴苛的戰(zhàn)場。
做供應商,我們拿不到主機廠的核心數據,沒有整車這個終極試驗場,我們的技術如何迭代到世界頂尖?如何突破封鎖?”
她的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面上劃過。
“馮總!”
廖建忠沉聲開口,試圖緩和,“技術理想很重要,但企業(yè)生存是根本。
海思現(xiàn)在首要的任務是活下去,是突破14nm、7nm,是在制裁下保障現(xiàn)有業(yè)務的芯片供應。
分散資源去支撐一個全新的整車平臺,風險太大了!
人才缺口就是現(xiàn)實!”
“人才可以培養(yǎng),可以引進!”
左夢安立刻反駁,“我們的供應鏈體系有強大的整合和學習能力,全球的資源都可以調動。
只要戰(zhàn)略定了,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胡向東也再次強調:
“客戶信任很關鍵??!
我們和奔馳、寶馬在車載系統(tǒng)上的合作剛有起色,轉眼我們自己也造車去跟他們競爭?
客戶會怎么想?
全球運營商市場是我們壓艙石,如果因此產生裂痕,損失不可估量!
做供應商,才能廣結善緣,風險最?。 ?/p>
“廣結善緣?徐總,胡總!”
姚塵風的聲音帶著一絲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