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那雙眼睛,在經歷了這么多年的商海沉浮和人生歷練后,褪去了當年的青澀,顯得更加明亮、通透與堅定。
這些年,她創(chuàng)辦的《服裝與文化》雜志已經成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高端時尚雜志之一。
而她的“FG”
時裝品牌,更是幾經沉浮,最終成功走出了國門,在國際時裝周上多次亮相,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設計的一張名片。
第260章再回燕園(上)
兩人一起出了門。
一九九四年的北京,已經和十年前大不相同了。
馬路上的汽車肉眼可見地越來越多,桑塔納、夏利、還有一些進口的皇冠,自行車雖然還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但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了。
街道兩旁,曾經的低矮平房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星級酒店和玻璃幕墻的寫字樓,到處都是一派喧囂繁榮的景象。
改革開放十幾年了,中國的經濟在快速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
雖然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整個社會充滿了活力和希望。
車子沿著長安街往西開,經過天安門廣場,那里依然莊嚴肅穆,五星紅旗在陽光下飄揚。
林知微今天去北大,是因為一個新成立的經濟研究中心。
這個研究中心位于未名湖北側的一處幽靜園子里,是幾位剛剛從國外回來的經濟學博士聯合創(chuàng)辦的。
而這幾位博士,其中就有林知微他們七七屆經濟系的同學。
林知微清楚地記得,畢業(yè)前夕在系里為他們幾個拿到公派出國名額的同學舉辦的歡送座談會上,系里那位頭發(fā)花白的老教授握著他們的手,用顫抖的聲音說過的那句話:
“不管去到哪里,記得要回來?!?/p>
他們都做到了。
那些當年天之驕子般的同學,他們在國外頂尖的學府里攻讀博士學位,學習最前沿的經濟學理論。
有些人畢業(yè)后,在知名的研究機構里從事研究工作,有些人已經在國外拿到了穩(wěn)定的教職,有了優(yōu)渥的待遇和舒適的生活。
但在這兩年,他們陸續(xù)堅定地選擇了回國。
不是因為在國外混不下去,恰恰相反,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很成功。
他們選擇回來,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國內的迫切需要,也聽到了自己內心的使命召喚。
九十年代中期的國家,正處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
面臨著無數復雜而緊迫的現實問題——停滯不前的農村改革、積重難返的國企改制、一片空白的現代金融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