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時,藥鋪的餐桌上擺著新炒的薄荷雞蛋、麥芽糕,還有青禾燉的雞湯,里面加了點當(dāng)歸,暖得人渾身舒服。阿蓮說起蘇州府的趣事,說藥妝鋪的“桃花面脂”剛上架就被搶空,連知府夫人都派人來訂;老藥農(nóng)則講著北方種黃芪的竅門,說要多曬太陽,少澆水,才能長得粗壯。
窗外的月光灑進(jìn)藥鋪,給墻上的《南北草藥圖譜》鍍上了層銀輝。林辰看著圖譜上那些熟悉的、陌生的草木,忽然覺得,這小小的藥圃就像個舞臺,南北的草木在這里相遇,遠(yuǎn)方的朋友在這里相聚,那些關(guān)于生長的智慧,關(guān)于傳承的故事,都在這春日的時光里,慢慢鋪展開來,一年又一年,生生不息。
雨水這天,天陰沉沉的,飄著細(xì)密的雨絲,像篩子篩下來的銀線,落在藥圃里,濺起小小的水花。新種的紫蘇苗剛冒頭,嫩紅的莖頂著兩片子葉,在雨里微微搖晃,像一群站不穩(wěn)的小娃娃。林辰蹲在畦邊,手里拿著把小竹耙,小心翼翼地把被雨水沖歪的幼苗扶直,指尖沾著濕潤的泥土,混著淡淡的草香。
“林先生,這雨下得真好!”阿蕓舉著油紙傘跑過來,傘沿滴著水,她手里提著個竹籃,里面是剛摘的嫩豌豆,豆莢鼓鼓的,透著新鮮的綠,“青禾姐說,雨水節(jié)的雨最養(yǎng)苗,比井水澆著還管用?!?/p>
“可不是嘛,”林辰直起身,抹了把臉上的雨珠,“你看這土,潤得正好,不黏不硬,苗根能扎得深?!彼钢赃叺呐4罅τ酌?,“這些嶺南來的寶貝更得細(xì)心護(hù)著,它們喜歡潮,卻怕澇,得把畦溝挖深些,讓水及時排出去?!?/p>
阿蕓蹲下來,用小手扒拉著畦溝里的土,把淤積的泥塊捏碎:“我記著呢,青禾姐教過,‘濕不澇根,干不卷葉’,這是種藥材的訣竅。”她從籃里拿出顆豌豆,剝開遞給林辰,“嘗嘗,剛從張婆婆家的菜園摘的,甜著呢。”
雨絲里傳來孩子們的笑聲,柳輕煙帶著學(xué)堂的孩子們來給幼苗蓋遮雨棚。孩子們手里拿著竹片和油紙,小心翼翼地架在紫蘇畦上,像給幼苗撐了把小傘?!凹t丫,你那棚子歪了,”柳輕煙幫著調(diào)整竹片,“得架穩(wěn)些,不然風(fēng)一吹就倒,苗會被雨打壞的?!?/p>
紅丫噘著嘴,使勁把竹片往土里按:“我想讓‘萌萌’住得舒服點,它昨天剛長了片新葉呢?!彼钢锵碌囊恢曜咸K苗,葉片上還掛著雨珠,亮晶晶的。
鹽坊那邊,趙平正帶著后生們加固屋頂。雨水順著房檐往下淌,匯成細(xì)細(xì)的水流,他踩著梯子,往屋頂上鋪新的茅草,動作麻利得像只猴子?!傲执蟾?,蒸汽爐裝好了!”他朝藥圃喊,聲音被雨聲打濕,卻依舊響亮,“阿木哥燒了把火試了試,蒸汽呼呼的,比炭火快多了!”
林辰走過去,只見鹽坊角落里多了個銅制的爐子,連接著幾根銅管,管口正冒著白汽,帶著股熱氣。阿木正在調(diào)試閥門,見林辰進(jìn)來,笑著說:“您看這壓力,剛好能讓鹵水保持微沸,一爐水能多煮出兩斤鹽!”他指著墻上的壓力表,“這表是城里鐘表鋪改的,能看出蒸汽大小,方便得很?!?/p>
“好小子,真有你的,”林辰拍了拍他的肩,“下雨天正好試煮一鍋,看看這‘雨鹽’成色咋樣?!?/p>
青禾和阿芷在廚房忙碌,灶上燉著山藥排骨湯,里面加了些新挖的春筍,湯香混著雨氣,在藥鋪里彌漫?!鞍⑸徴f蘇州府的人愛吃春筍,”青禾切著筍片,薄得能透光,“我讓她帶些回去,用紫蘇葉包著蒸,又鮮又嫩,保管他們喜歡。”
阿芷正在寫回信,給晚晴匯報藥材長勢:“……紫蘇苗已出齊,牛大力存活八成,黃芪種子開始發(fā)芽……雨水充足,無需澆水,只待晴日松土……”她筆尖沾著墨,在信紙上留下娟秀的字跡,末尾還畫了個冒雨生長的小苗,旁邊寫著“加油”。
午后,雨停了,太陽從云縫里鉆出來,照得藥圃亮晶晶的。泥土里冒出股熱氣,混著草木的清香,讓人神清氣爽。蘇文軒和老藥農(nóng)在查看黃芪幼苗,小苗剛長出兩寸高,葉片呈羽狀,綠油油的?!澳憧催@苗,”蘇文軒指著葉片背面,“絨毛濃密,是好品相,說明扎根穩(wěn)了?!?/p>
老藥農(nóng)點頭,從布袋里掏出些黑色的粉末:“這是草木灰和硫磺的混合粉,撒在根邊,能防地蟲。咱們北方種黃芪,離不了這東西?!彼毯⒆觽冊趺慈龇?,手指捏著粉末,均勻地撒在幼苗周圍,“輕著點,別壓著苗?!?/p>
紅丫學(xué)得認(rèn)真,小手捏著一點點粉末,像撒糖一樣小心:“蘇爺爺,這樣蟲子就不敢來吃‘壯壯’了嗎?”
“不敢了,”蘇文軒笑著說,“這粉末辣乎乎的,蟲子最怕這個?!?/p>
傍晚時分,鹽坊的第一鍋“雨鹽”煮好了。趙平用木鏟舀起一把,白花花的鹽粒在陽光下閃著光,一點雜質(zhì)都沒有?!俺闪耍 彼d奮地喊,“比平時的鹽更細(xì),更白,阿木哥,快裝罐,給蘇州府和杭州府各送些去!”
阿木早已備好陶罐,罐口用紅布封著,上面貼著“雨水特供”的標(biāo)簽?!斑@鹽得裝精致點,”他擦著罐身,“讓外面的人知道,咱們雨天也能出好鹽?!?/p>
晚飯時,餐桌上擺著春筍炒臘肉、紫蘇燉雞,還有盆山藥排骨湯,都是用新鹽調(diào)味的,鮮得人舌頭都要吞下去。阿蓮喝著湯,說要把這湯的方子記下來,回去讓蘇州府的藥膳坊學(xué)著做;老藥農(nóng)則惦記著明天的天氣,說明天要是晴了,就得給黃芪松土,不然土板結(jié)了影響扎根。
林辰看著窗外的晚霞,天邊紅得像塊綢緞,藥圃里的新苗在晚風(fēng)中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著生長的喜悅。他知道,雨水帶來的不只是滋潤,更是細(xì)致的希望——就像這扶苗的耐心,挖溝的細(xì)心,護(hù)棚的用心,都在告訴人們:種莊稼、做營生,都得像這春雨一樣,慢慢來,細(xì)細(xì)作,才能盼來秋天的豐登,日子的安穩(wěn)。
夜色漸深,藥鋪的燈還亮著。林辰在整理藥材生長記錄,青禾在研究新的面脂配方,柳輕煙在給孩子們批改作業(yè),蘇文軒和老藥農(nóng)則在燈下討論著南北藥材的炮制差異。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節(jié)奏里忙碌,卻又像這雨水滋潤的土地一樣,緊密地連在一起,孕育著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