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陽光透過汪氏集團總部大廈的落地窗,在
12
樓設計部的地板上投下細長的光影。距離上次處理林蔓剽竊風波已經(jīng)過去半個月,“清荷系列”
和
“蝶語系列”
的研發(fā)進度突飛猛進,蘇晚作為項目負責人,每天都第一個到崗
——
早上八點半的辦公區(qū),總能看到她工位上亮著的電腦屏幕;晚上七點多,她還在和供應商對接珍珠采購細節(jié),提交的設計優(yōu)化方案更是多次在部門會議上被當作范本傳閱。
我端著咖啡杯站在設計部入口,目光掃過辦公區(qū)。蘇晚正坐在數(shù)位板前,微微蹙著眉調整
“清荷吊墜”
的珍珠鑲嵌角度,陽光落在她低垂的眼睫上,像鍍了一層柔和的光暈。她手邊放著一本泛黃的筆記本,封面上畫著小小的荷花,據(jù)她說那是奶奶生前教她畫的,每次設計遇到瓶頸,翻一翻就能找到靈感。
負責
3d
建模的小張拿著平板電腦走過來,笑著戳了戳屏幕上的設計圖:“汪董,您看蘇晚這股韌勁,‘蝶語系列’的可拆卸結構,她前前后后改了八版,連金屬的厚度都精確到
0。1
毫米。上次您提的‘新銳設計師基金’,我們幾個老員工都商量好了,第一個推薦她
——
這姑娘不僅有才華,還踏實?!?/p>
我點點頭,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咖啡杯的杯沿。小張說的沒錯,蘇晚的表現(xiàn)幾乎無可挑剔,但這份
“完美”
總讓我覺得有些不真實:她總能精準捕捉我對設計的偏好
——
我提過一次
“自然形態(tài)更顯高級”,她第二天就修改了荷葉的弧度;匯報工作時,她總會刻意提起
“奶奶的荷塘”“手工溫度”,那些細節(jié)曾讓我動容,可次數(shù)多了,倒像是按劇本排練好的;甚至她的穿搭,都從最初的休閑工裝,換成了淺藍、米白等更顯柔弱的色系,仿佛要把
“單純堅韌的新人設計師”
這個標簽焊在身上。
“汪董?您怎么盯著蘇晚的工位走神???”
小張順著我的目光看去,打趣道,“是不是覺得她這次的設計能拿獎?我跟您說,上次我偷偷把‘清荷吊墜’的樣品圖發(fā)給我做珠寶鑒定的朋友,人家說這設計能賣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