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孔融就因為多次正面反對曹操,并且在私下散播一些不利于曹操的言論,比如說高祖曾言異姓不得封王,京師重地千里之內(nèi),不得封侯。
這些每一條,每一件都是在針對曹操。
因此曹操對孔融其實相當(dāng)?shù)牟幌矚g,甚至可以說是厭惡。
只不過是因為孔融名氣太大,一時半會不能動他。
所以就這樣忍過來了,但背地里一直都在搜集孔融的黑料。
直到最后曹操拿著一堆所謂的證據(jù),用不孝的罪名將孔融給處死了。
記得在這個時候,還貢獻了一個典故。
孔融在面對曹操派來處死他的使者時,曾請求留下自己的兩個孩子,他們年紀(jì)還太小了。
但使者給出的回答卻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因此孔融一家都被株連而死。
不過也有這句話是孔融的兩個孩子說的。
具體真相如何這就無從知曉了。
反正王驍是不打算,讓這個典故出現(xiàn)的。
“軍師,你是打算直接殺了孔融嗎?”
跟著王驍一起來的是夏侯惇,本來他還在想等一下應(yīng)該怎么跟荀彧解釋一下的時候。
王驍卻直接過來,讓他跟著一起走,去迎接孔融。
不過看王驍剛才與荀彧的交談,夏侯惇還以為王驍是要提前殺了孔融呢?
“殺他作甚?”
王驍當(dāng)即便白了夏侯惇一眼:“做任何事情都得講究一個名正言順,你現(xiàn)在一張嘴就要殺了孔融,你憑什么?”
此時的孔融已經(jīng)是孔家這個圣人之家的家主了,天底下有的是讀書人擁護他。
可以說只要孔融不作死,就算是曹操真的當(dāng)了皇帝都不會動他的。
畢竟這很容易就會狐貍沒抓著,落得一身騷。
名聲這東西,越是位高權(quán)重就越是會去在意的。
反而是那些動輒便是殺殺殺的人,大多都是草莽之輩,他們根本就不在乎名聲,也不會覺得名聲有什么用。
所以遇到事情,都是刀子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