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玥心中微凜,面上卻不動聲色,垂下眼睫,做出回憶狀:“年代久遠,書名已然記不清了,只依稀記得是一些海外奇人異事的雜錄,其中便有這水車圖樣。臣妾也是見皇上為旱情憂心,才偶然想起,不知是否可行……”
她將一切推給虛無縹緲的“海外古籍”,這是最穩(wěn)妥的辦法。
齊珩深深看了她一眼,沒有繼續(xù)追問。無論這圖紙來自何處,此刻,它就像是久旱后的一滴甘霖,不僅可能緩解南方的災情,更是在政治上,給了他一個打破慕容家掣肘的絕佳機會!
“可行!定然可行!”齊珩語氣篤定,他小心地拿起那張墨跡未干的圖紙,如同捧著稀世珍寶,“愛妃立此大功,朕定當……”
“皇上,”林清玥輕聲打斷他,目光懇切,“臣妾不敢居功。若能以此微末之技,解百姓倒懸之苦,便是積了最大的福報。臣妾只愿皇上能少些煩憂,愿我大齊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p>
她的話語沒有一絲矯飾,真誠而純粹。齊珩心中震動,握住她的手,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之中。他此刻才真正體會到,何為“得妻如此,夫復何求”。雖然,她只是他的妃嬪。
“好!好!”齊珩連說兩個好字,精神振奮,之前的陰霾一掃而空,“朕即刻召見工部能吏,詳加研討,盡快將此物制造出來,推行于旱區(qū)!”
他不再停留,拿著圖紙,大步流星地離開了景仁宮,背影重新充滿了帝王的決斷與力量。
數(shù)日后,在齊珩的親自督促下,工部的能工巧匠們依據(jù)林清玥提供的原理和草圖,經(jīng)過數(shù)次試驗改良,終于成功制造出了適用于不同地形和水源的龍骨水車樣品。經(jīng)測試,其汲水效率遠超傳統(tǒng)的水桶、桔槔等工具。
齊珩當即下旨,命工部將制作圖紙和標準制法快馬加鞭送往南方各旱情嚴重的州縣,并派遣工匠前往指導,鼓勵當?shù)毓俑桶傩辗轮啤⑹褂谩?/p>
一時間,在南方的田間地頭,一座座木質的水車被架設起來。農(nóng)夫們踩著踏板,看著清澈的河水嘩嘩地被提上高岸,流入干裂的土地,滋潤著焦渴的禾苗,臉上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和希望。
旱情雖然未能徹底解除,但龍骨水車的推廣,極大地緩解了灌溉難題,保住了相當一部分瀕臨絕收的莊稼,減少了災民的流離失所。地方官員上報的奏章中,充滿了對朝廷此項德政的稱頌。
很快,民間便開始流傳,這巧奪天工的“龍骨水車”,乃是深宮中的皇貴妃林氏,感念民生疾苦,獻出的妙法。加之之前她救治四皇子、仁善待下的名聲早已傳出,一時間,民間對這位未曾謀面的皇貴妃贊譽更甚,甚至有人在家中為她立下長生牌位,感念其恩德。
消息傳回宮中,齊珩看著各地報上來的喜訊和民間對林清玥的稱頌,龍心大悅。林清玥此舉,不僅實實在在地幫了他,緩解了旱情帶來的政治壓力,更贏得了寶貴的民心。
而這一切,自然也傳到了被禁足坤寧宮的慕容婉如,以及前朝的慕容峰耳中。
慕容峰在相府書房中,聽著管家的稟報,面色陰沉。他沒想到,皇帝身邊那個看似不顯山露水的皇貴妃,竟有如此手段,輕輕一招,便在一定程度上破了他借旱情營造的困局,還收獲了如此聲望。
他捻著胡須,眼中寒光閃爍。這后宮與前朝,看來是越來越有意思了。他慕容家經(jīng)營多年,樹大根深,豈是區(qū)區(qū)一個水車,一點民心就能動搖的?
風暴,只是暫時平息。更深沉的較量,還在后頭。
但在景仁宮中,林清玥對此并未過多在意。她看著窗外明媚的陽光,只希望那南方的百姓,能因此多一分生機。至于其他的贊譽與風波,于她而言,不過是這深宮生存中,不得已而為之的順勢而為罷了。她所求,始終不過是一方安寧,與所愛之人并肩,看這江山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