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瑾推斷“彼岸”已啟動更隱蔽的意識滲透計劃;雷烈在東南亞的談判陷入僵局,背后牽扯出更復雜的勢力。
“鏡像防御”系統(tǒng)的初步解析工作在杜博士團隊夜以繼日的努力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實驗室環(huán)境下,該系統(tǒng)展現出了對特定模式神經干擾信號的驚人識別與抵消能力,其原理如同為大腦意識構筑了一道能夠自主辨識并反彈攻擊的“智能鏡面”。
然而,測試也揭示了嚴峻的問題:維持這種動態(tài)防御,尤其是在對抗高強度或復雜攻擊時,會對作為“核心共鳴器”的林晚晚(融合體)造成巨大的精神負荷。短短幾分鐘的高強度測試,就讓她感到如同經歷了一場馬拉松般的疲憊,太陽穴突突直跳。
(杜博士憂心忡忡:“林總,這系統(tǒng)對您個人的消耗太大了,長期或頻繁使用,可能會對您的神經系統(tǒng)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保?/p>
林晚晚(融合體)揉了揉眉心,語氣平靜:“知道了。繼續(xù)優(yōu)化,尋找降低負荷的方法,或者…探索能否將防御范圍縮小,只針對最關鍵的核心團隊或信息節(jié)點。”
她明白,這面“盾”雖強,但使用它需要付出代價。她必須謹慎權衡。
就在她審閱測試報告時,白瑾的加密通訊請求再次接入,他的聲音帶著前所未有的急迫。
“林晚晚,情況可能有變?!卑阻_門見山,“我重新分析了格陵蘭基地自毀前流出的碎片化數據,結合‘奧比斯’近期在一些非主流學術平臺資助的研究項目來看,他們可能根本沒有放棄‘沙盤’技術,而是將其…‘碎片化’、‘微型化’了?!?/p>
“什么意思?”
“他們不再追求建造一個覆蓋全球的‘沙盤’,”白瑾解釋道,“而是將技術拆解,融入更常見的商業(yè)產品和服務中——比如,特定頻段的沉浸式娛樂內容、經過算法優(yōu)化的個性化信息推送引擎、甚至是一些所謂的‘認知增強’可穿戴設備。通過這些無處不在的終端,進行小范圍、潛移默化的意識影響和數據采集。我稱之為‘水滴計劃’?!?/p>
(林晚晚(融合體)內心:無處不在…潛移默化…這比一個集中的“沙盤”更可怕,更難防范?。?/p>
“他們的目標是什么?”她追問。
“短期看,是塑造輿論,影響消費行為,為‘奧比斯’及其盟友謀取商業(yè)和政治利益。長期看…”白瑾頓了頓,“是在不知不覺中,構建一個分布式的、更加穩(wěn)固和隱蔽的‘意識生態(tài)’,為將來某個時刻的‘整合’做準備。這比強行覆蓋要溫和,也…更陰險?!?/p>
這個推斷讓林晚晚(融合體)脊背發(fā)涼。如果白瑾所言非虛,“彼岸”的觸角將以一種更難以察覺的方式,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