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了“紅外測溫槍”事件這一番如同坐過山車般的精神沖擊,以及后續(xù)保密紀律的嚴肅洗禮,眾人雖然難掩疲憊,眼底卻都燃燒著一簇未曾熄滅的火苗。
短暫的沉默與兩支香煙的吞吐過后,彌漫在空氣中的那點殘余的驚悸與恍惚,便被更為熟悉的實干氛圍所驅散。
趙老師用力摁滅了煙頭,目光重新投向攤開在簡易工作臺上的熱處理線圖紙。
他指向其中一處:“舊事暫且按下不提。眼下咱們這熱處理線的自動爐門,又卡殼了。設計要求是開合位置精度誤差不能超過正負兩毫米,但現場調試下來,用現有的普通電機配合限位開關,受負載變化和慣性的影響,重復定位精度始終在五到八毫米之間波動,難以滿足高精度控溫對爐門密封性的要求?!?/p>
這個問題困擾團隊已有數日。
爐門關閉不嚴,便是熱量的無聲流失,更是爐溫均勻性的致命殺手。
吳國華推了推眼鏡,沉吟道:“趙老師,常規(guī)的連續(xù)旋轉電機配合機械限位,精度天花板恐怕就在這里了。我在想,我們能不能換一種思路?不用連續(xù)旋轉,而是讓電機‘一步一步’地走?!?/p>
他拿起粉筆,在小黑板上畫出一個簡單的方波信號圖:“比如,我們設計一個振蕩電路,產生穩(wěn)定的脈沖信號。每一個脈沖,就指令電機轉動一個固定的、極小的角度。通過控制脈沖的數量,來決定電機總共轉多少角度,也就是爐門移動的距離;通過控制脈沖的頻率,來決定電機轉動的速度。這樣,理論上可以實現非常精確的位置和速度控制?!?/p>
“一步一步地走……”呂辰輕聲重復著這個詞,眼中閃過思索的光芒。
他立刻起身,從帆布工具包里,取出一本磚頭般厚實的英文書籍,封面上印著《Electromechanicaldevices》的字樣。
這是婁振華從香港寄回來的最新技術書籍之一,在基地內堪稱珍寶。
他快速翻到講述電機控制與驅動電路的章節(jié),指著其中關于振蕩電路(oscillatorcircuits)和步進原理(Steppingprinciple)的段落。
“國華的想法與這本書里提到的某些前沿思路不謀而合。你們看,這里提到可以利用晶體管搭建多諧振蕩器來產生方波脈沖,進而驅動一種特殊的電磁執(zhí)行機構,實現離散的角度運動。雖然書中沒有給出具體應用于大功率電機的完整方案,但基本原理是相通的?!?/p>
趙老師看著書上的圖示和呂辰、吳國華的闡述,臉上露出振奮的神色:“讓電機按‘步’行動,精確控制每一步的‘腳印’……這個思路確實跳出了常規(guī)!如果真能實現,不僅是爐門定位,許多需要精確角度或線性位移控制的場合,都能用上!”
他當即扭頭對一位青工道:“小張,快去!把在基地東區(qū)的那個諸葛彪請過來!就說我們這里有急事相商,關乎新型電機控制!”
諸葛彪,這個名字在基地里也算小有名氣。
人如其姓,帶著幾分祖?zhèn)鞯闹腔酃饷ⅲm然名字里帶了個略顯粗獷的“彪”字,卻絲毫未影響其在精密電子電路領域的敏銳與才華。
他是實踐基地實行“廠校雙聘”模式后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之一,身份特殊,既是清華的學生,也是軋鋼廠技術科的預備工程師,享受津貼和干部待遇,正在開展著‘工業(yè)時序中震蕩電路頻率穩(wěn)定性研究’課題。
沒過多久,一個身材清瘦、戴著黑框眼鏡的年輕人跟著小張快步走了進來。
“趙老師,您找我?吳師弟,呂師弟,你們也在?!敝T葛彪語速平穩(wěn)。
他目光掃過小黑板上的方波圖和呂辰手中的英文書,立刻意識到了什么:“是遇到電路方面的難題了?”
趙老師言簡意賅地將爐門定位精度問題以及吳國華提出的“脈沖步進”設想說了一遍。
諸葛彪聽完,露出一絲“果然如此”的了然。
他扶了扶眼鏡,徑直走到小黑板前,拿起粉筆,幾乎沒有停頓,便“唰唰唰”地畫出了一個結構清晰、元件標注明確的電路圖。
“利用脈沖信號控制電機轉角,思路完全正確。對于驅動像爐門這樣需要一定扭矩但又要求精確位置的負載,我以思考過一個方案?!?/p>
諸葛彪一邊畫,一邊講解,他的聲音不高,卻自帶一種令人信服的力量:“看,這是驅動電路。我們可以用晶體管搭建一個多諧振蕩器作為脈沖信號源,其輸出方波的頻率和數量,就對應電機的轉速和轉角。”
他的粉筆點在電路圖的幾個關鍵位置:“信號經過放大后,通過這樣一組由邏輯門電路控制的功率晶體管,按照設定的相序,輪流給電機的A、b兩相繞組通電。每輸入一個脈沖,定子磁場方向就變化一次,吸引永磁轉子轉動一個固定的步距角。這個角度,可以由電機內部的極對數來決定,可以做到很小,比如1。8度甚至更小?!?/p>
最后,他指了指電路圖中的幾個關鍵元件:“這套驅動電路,完全可以用我們自主攻關的‘掐絲琺瑯’陶瓷電路板來實現。其耐高溫、抗干擾、承載大電流的特性,非常適合車間環(huán)境。晶體管的開關速度,也足以滿足一般工業(yè)控制所需的脈沖頻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