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在當前項目階段,我們確實尚未建立一個能夠完美描述‘掐絲琺瑯’電路板在所有復雜工況下電磁特性的、完整的、解析形式的數(shù)學模型。這是因為其中涉及的變量極其復雜,包括陶瓷材料的不均勻性、銅絲幾何形狀的微小差異、釉料成分及其在高溫燒結后形成的非晶態(tài)結構對電磁參數(shù)的影響等等,建立一個普適的精確模型難度極大,需要大量的基礎研究和數(shù)據(jù)積累。”
他話鋒一轉,自信而坦誠:“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完全放棄了理論指導,或者在盲目試錯。我們采取了一種‘基于實測數(shù)據(jù)的半經驗建模與迭代優(yōu)化’路徑?!?/p>
他進一步解釋道:“我們通過大量實驗,測量了不同配方、不同結構、不同工藝參數(shù)下制成的電路板樣本的關鍵電氣參數(shù),如介電常數(shù)、損耗角正切、特征阻抗等,以及其在標準干擾頻譜下的響應數(shù)據(jù),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數(shù)據(jù)庫。然后,我們利用這些數(shù)據(jù),反向擬合出了一些適用于工程設計的、簡化但足夠有效的經驗公式和設計曲線。同時,我們引入了‘故障樹預演’中總結的典型故障模式,作為設計驗證的‘邊界條件’?!?/p>
“換句話說,”呂辰總結道,“我們的理論模型,目前更側重于‘什么情況下會出問題’以及‘如何避免它出問題’,是一種服務于工程可靠性的、以問題為導向的實用化模型。我們承認理論的局限性,但也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工程實踐中的數(shù)據(jù)價值。我們認為,在現(xiàn)階段,這是一種更務實、更高效的技術發(fā)展路徑。當然,我們非常希望能夠與魏教授這樣的理論專家合作,共同推動其理論基礎走向完善和嚴密?!?/p>
呂辰的回答,既坦然承認了理論上的不足,又清晰地展示了工程上的解決思路和價值,不卑不亢,有理有據(jù)。
魏知遠教授認真聽著,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面上輕輕敲擊,臉上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良久,他緩緩點頭,語氣中帶著嘆服:“你們這是用最樸素的工程智慧,解決了我們理論上尚未完美建模的現(xiàn)實問題……這是一種立足于中國工業(yè)現(xiàn)實、行之有效的‘方法論’?;蛟S,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并非只有純粹演繹這一條路徑。你們的工作,對我們理論研究者也是一種啟發(fā)和鞭策。謝謝你的回答?!?/p>
這番近乎公開的認可,來自一位以理論嚴謹著稱的學者,其分量之重,讓整個報告廳瞬間安靜,隨即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
這掌聲,既是對呂辰團隊技術成果的肯定,也是對這種尊重實際、大膽創(chuàng)新的工程精神的贊賞。
掌聲未落,另一個洪亮的聲音響了起來,只見北鋼院的高建國教授已經站了起來,臉色因為激動而有些泛紅。
“好!說得好!做得好!”高建國聲音洪亮,毫不掩飾自己的情緒,“呂辰同志,魏教授!我老高是個大老粗,不懂那么多高深的理論!但我看得懂實際!剛才的演示,還有呂辰同志講的這些大實話,讓我心服口服!”
他用力揮了一下手臂,仿佛要驅散什么似的:“我承認!以前我去你們紅星廠參觀的時候,心里確實嘀咕過,覺得你們這套東西是不是太‘花哨’,擔心成本高、不實用,是‘花架子’!”
他聲音陡然提高,帶著一種宣泄般的痛快:“今天,在這里,我當著全國同行的面,正式收回這句話!你們這不是‘花架子’!這才是真正從咱們中國工廠車間里長出來的、咱們工人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自動化!是真正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硬家伙!我服了!”
高建國這番直爽甚至有些“魯莽”的表態(tài),不僅沒有引起反感,反而再次引燃了全場的情緒。
掌聲、笑聲、叫好聲交織在一起,氣氛達到了空前的高潮。
這種來自實干派的、毫無保留的認可,其感染力甚至超過了學術上的贊譽。
呂辰看著臺下激動的人群,看著魏知遠教授若有所思的表情,看著高建國教授那張因興奮而漲紅的臉,心中亦是心潮澎湃。
這一刻,不僅僅是他們團隊的成功,更標志著一種立足國情、實事求是的工業(yè)發(fā)展思路,獲得了廣泛的認同。
隨后,沈青云代表鞍鋼團隊做了《強電環(huán)境下系統(tǒng)穩(wěn)定性與抗干擾設計》的報告,他從理論分析和系統(tǒng)工程的角度,進一步佐證和深化了呂辰提出的原則,展現(xiàn)了“廠校合作”中理論提升與實踐反饋的良性互動。
湯渺教授則展望了《鋁系陶瓷在工業(yè)生產中的應用與前瞻性思考》,將“掐絲琺瑯”電路板的材料突破,引申到了更廣闊的特種陶瓷應用領域,描繪了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材料未來。
錢師姐的《“軋胚-原位還原燒結”工藝與國產化路徑》報告,扎實細致,清晰地勾勒出了關鍵部件低成本、批量制造的可行路徑,打消了許多人對技術推廣成本的最后疑慮。
吳國華作為控制理論組的代表,壓軸出場,他的《多子系統(tǒng)協(xié)同控制算法與實時響應優(yōu)化》報告,雖然充斥著數(shù)學公式和控制框圖,顯得有些深奧,但他巧妙地將復雜的理論問題與生產線調試中遇到的實際案例,如飛剪時序、矯直滯后等相結合,深入淺出,同樣贏得了滿堂彩。
紅星-清華聯(lián)合團隊的報告,如同一場精心策劃、層次分明的技術交響樂,從戰(zhàn)略意義到工程實現(xiàn),從材料創(chuàng)新到系統(tǒng)集成,從實踐經驗到理論提煉,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示了“全流程自動化”項目的豐碩成果和深刻內涵。
當報告會結束時,意猶未盡的人群久久不愿散去,許多人涌上前臺,圍著劉星海、呂辰、沈青云等人繼續(xù)交流、索要資料。
紅星-清華的展區(qū)在隨后的幾天里,始終是人流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這次全國工業(yè)大會,成為了“紅星-清華”模式正式走向全國舞臺的起點。
那回蕩在報告廳里的智慧交鋒、那獲得對手認可的由衷贊嘆、那基于扎實成果的自信從容,共同匯成了一聲響亮的龍吟,宣告著中國工業(yè)自動化領域,一股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已經破繭成蝶,準備在更廣闊的天地間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