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辰根據(jù)理論計算和估計,用鋼筆在空白紙片上畫出了初步的溫度-電流刻度,暫時貼在表盤上。
能源采用了兩節(jié)普通的一號電池。
所有的部件被用絕緣膠布、小螺絲和支架笨拙而牢固地組合在一起。
最終呈現(xiàn)在眾人眼前的,是一個看起來非常粗糙、甚至有些怪異的裝置。
一個帶著透鏡黃銅“槍管”,連接著一個裸露著暗紅色電路和金屬元件的“手柄”,手柄后方拖著一根電線,連接著那個被改造的、表盤貼著臨時刻度的微安表“顯示器”。
整個裝置充滿了手工制作的痕跡。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個粗糙的造物上,車間里安靜得能聽到彼此的呼吸聲。
方教授深吸一口氣,平復(fù)了一下有些顫抖的手,拿起這個沉甸甸的裝置。
他將其對準(zhǔn)工作臺上一個正在工作的實驗電烙鐵,透過簡陋的準(zhǔn)星,他小心翼翼地按下了手柄上一個臨時加裝的開關(guān)。
電路接通。
微安表的指針先是顫抖了一下,仿佛在積蓄力量,隨后緩緩地、卻異常堅定地偏轉(zhuǎn),指向了貼紙上標(biāo)注著“約300+”的刻度區(qū)域!
“動了!真的動了!”一名青工忍不住低呼出聲。
方教授迅速移開“槍口”,指針緩緩回零。
他又將其對準(zhǔn)旁邊一杯冒著熱氣的溫水,指針再次偏轉(zhuǎn),指向低溫區(qū)域。
接著,對準(zhǔn)一塊剛從窗外拿進來的冰,指針指向了更低的、接近零度的位置。
雖然絕對精度未知,量程有限,更沒有經(jīng)過嚴(yán)格的標(biāo)定,但它確確實實,對不同溫度的物體,做出了非接觸式的、有區(qū)分度的響應(yīng)!
“成功了……我們……我們真的做出來了?!”吳國華的聲音因激動而有些變調(diào)。
方教授沒有回答,他強壓著內(nèi)心的驚濤駭浪,將“槍口”緩緩轉(zhuǎn)趙老師的手背。
他再次按下了開關(guān)。
指針應(yīng)聲偏轉(zhuǎn),指向了一個大約三十多度的位置。
看著那隨著自己體表溫度而偏轉(zhuǎn)的指針,又看了看那沒有任何接觸、甚至距離他手背還有十幾厘米的“槍口”,趙老師臉上的表情從最初的疑惑,迅速變?yōu)檎痼@,最終化為一種難以言喻的駭然。
他下意識地縮回了手,仿佛被那無形的“視線”灼傷。
“我們好像……”方教授的聲音干澀,他緩緩放下那沉甸甸的裝置,仿佛它燙手一般。他環(huán)視著周圍每一張激動又難以置信的臉,一字一頓地說道:“……我們造出了一個本不該屬于這個時代的東西。”
趙老師的呼吸變得急促,他湊近那個粗糙的裝置,如同在看一件絕世瑰寶,又像是在看一個潘多拉魔盒:“這……這東西……我從未在任何文獻上見過能手持的、如此……如此直接的非接觸測溫裝置!”
“所有人都知道原理是基于紅外輻射,”方教授的眼神銳利如鷹,掃過在場每一個人,“可是這……將原理變成這樣一個可以實際操作的工具……太超前了。它可能會給我們,給國家,帶來天大的機遇。”
車間里瞬間安靜下來,只有設(shè)備低沉的嗡嗡聲。
所有人都瞬間明白了方教授話中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