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瑩擺攤兒的第一天,生意很一般。
她的手藝確實算不上頂頂好的,第一天只能勉強維持成本,沒賺到什么錢,還搭了人力進去。
雞蛋灌餅賣得更好,剩了好些焦圈兒。
陶瑩說:“賣早餐就得賣個新鮮,要是總賣隔天的,就算有客人,也不可能成回頭客了?!?/p>
項安國也覺得是:“那這些剩的,咱們自個兒吃了得了?!?/p>
于是項家三口吃了好幾天的焦圈兒。
吃到原本很愛吃焦圈兒的項修竹都說:“媽,估計來北京工作的外地人更多,他們都不愛吃焦圈兒。”
于是陶瑩后面幾天就多做了些雞蛋灌餅,少做了些焦圈兒。
偏偏來買焦圈兒的老北京又多了一些,后面直接不夠了。
陶瑩痛定思痛,決定把食材都帶著,再帶個電磁爐和鍋,打算現(xiàn)給人做。
這下兒麻煩是挺麻煩,但是避免了很多浪費。
食材的話,還可以擱冰箱里,第二天拿出來再做,從口味上來說,還是比較新鮮的。
陶瑩就這樣擺攤兒到了第二個禮拜,才開始稍微有些盈利。
賺的錢雖然不多,人還很辛苦,但陶瑩還是很高興。
“咱們這個生意算是投資比較少的了,既不用租店鋪,也不用雇人來還得給人發(fā)工資,就這樣能賺點兒小錢就挺好?!?/p>
這樣確實成本只有一輛餐車和一些食材而已,只是因為是做早餐,能夠營業(yè)的時間有限,北京的上班族大部分還是到了公司才開始點外賣,通常還得配上杯咖啡,因此生意一直都比較平。
做生意每天的收入并不固定,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總的來說并不算賺到了多少錢。
陶瑩擺到第二個月,就開始焦慮起來。
“我做這個是不是有點兒難吃?”
項安國狼吞虎咽完一個雞蛋灌餅,滿嘴里還是吃的,含糊著說:“挺好吃的?!?/p>
陶瑩總覺得他們自家人吃是還成,但上外頭的選擇就多了,人家憑什么來吃你這個味道一般的呢。
于是她又開始在家琢磨,怎么才能做得更好吃。
但手藝這事兒,還只能做家常的,否則就得上人專門的學(xué)校學(xu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