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母柳氏待我愈發(fā)真心,時常留我說些體己話。國公爺雖依舊嚴肅,
但偶爾也會就些朝堂軼事詢問我的看法,態(tài)度較之初見時緩和許多。我與蕭遠的心思,
全系在父親留下的線索上。靜安寺之約,刻不容緩。選在一個香客稀少的午后,
我以“為父母祈福誦經(jīng)”為由,稟明婆母,欲往靜安寺。
柳氏特意吩咐多派了兩個穩(wěn)妥的婆子并護衛(wèi)隨行。蕭遠則借口去京郊別院查驗田莊,
提前出了門,約定在寺外策應。靜安寺乃百年古剎,香火鼎盛。雖非初一十五,
仍不乏善男信女。我戴著帷帽,由錦心攙扶著,一步步踏過古舊的石階。寺內(nèi)古木參天,
鐘磬悠揚,檀香的氣息氤氳在空氣中,本該讓人心靜,我卻感到一絲莫名的緊張。
依循父親暗示,我徑直來到供奉觀音的偏殿。殿內(nèi)光線略暗,唯有長明燈搖曳,
映照著正中那尊慈悲垂目的觀音像。我示意錦心布施香油,自己則虔誠地跪在蒲團上,
合十祈愿,目光卻不著痕跡地掃過那蓮花寶座。蓮座由層層花瓣疊成,雕工精美。
我心中默數(shù),目光鎖定在第三層靠右的一片花瓣上。乍看與其他無異,但細觀之下,
那片花瓣的色澤似乎略深,邊緣處的磨損也稍有不同,仿佛經(jīng)常被觸碰。“錦心,
”我低聲喚道,假意起身時身形微晃,帷帽的輕紗拂過蓮座。錦心會意,立刻上前攙扶,
趁勢用身體擋住身后隨行婆子的視線,指尖如電,在那片花瓣邊緣輕輕一按、一摳。
只聽一聲極輕微的“咔噠”,那花瓣竟微微向內(nèi)彈開,露出了一個狹小的暗格。
錦心手法極快,伸手入內(nèi),摸到一個冰冷堅硬、約莫巴掌大小的物件,迅速取出納入袖中,
隨即又將花瓣復位。整個動作如行云流水,發(fā)生在呼吸之間,未引起任何人注意。祈福完畢,
我借口聽法師講經(jīng),被引入一間清靜的禪房歇息。關上房門,只剩下我與錦心二人時,
她才將袖中之物取出。那并非預想中的書信或賬冊,而是一面看似普通的青銅令牌。
令牌入手沉甸甸的,邊緣已有些許磨損,顯是年代久遠。正面刻著翻涌的浪花紋樣,
中間一個筆力遒勁的“漕”字;背面則是更為復雜的云紋,云紋之中,
隱約可見一個極細微的“七”字印記?!颁顜土钆??”我蹙眉低語。父親是清流文官,
與江湖漕幫素無往來,為何會將此物藏得如此隱秘?這“七”字又代表什么?我們反復查看,
令牌再無其他特異之處。正當我們思索之際,禪房外忽然傳來一陣喧嘩,
伴有急促的腳步聲和呵斥聲。錦心立刻貼近門縫,只看了一眼,臉色便沉了下來,
回身低聲道:“**,是巡檢司的人!領頭的是周顯身邊那個張五!他們像是在搜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