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隆元年的初春,長安城尚裹挾在料峭寒意之中,東宮卻已提前墜入了數(shù)九嚴(yán)冬。夜色深沉如墨,宮燈在呼嘯的北風(fēng)中明滅不定,將幢幢人影拉扯得如同鬼魅。
驟然間,沉重而整齊的腳步聲打破了死寂!大隊身著玄甲、手持火把的北衙禁軍,在御史中丞崔知溫(武媚心腹,以嚴(yán)苛著稱)的率領(lǐng)下,如潮水般涌入東宮各門,不待通傳,更無視東宮侍衛(wèi)的驚愕與阻攔,徑自分撲各處殿閣庫房!
“奉旨搜查!膽敢阻攔者,以同謀論處!”崔知溫的聲音冰冷刺骨,在寒夜中傳開,帶著不容置疑的肅殺。
李賢自寢殿被驚起,僅披一件外袍,疾步而出,見狀臉色煞白,厲聲喝問:“崔中丞!爾等這是何意?深夜擅闖東宮,欲造反耶?!”
崔知溫面無表情,微微躬身,禮數(shù)周到卻毫無溫度:“殿下恕罪,臣等奉陛下密旨,查勘東宮,搜尋罪證。職責(zé)所在,不得不為。”他手一揮,根本不理會李賢的質(zhì)問,麾下軍士如狼似虎地涌入殿內(nèi),翻箱倒柜,撬磚揭瓦,一時間,器皿傾倒聲、箱篋破碎聲不絕于耳。
李賢氣得渾身發(fā)抖,卻被幾名禁軍“禮貌”地攔在原地,只能眼睜睜看著這群兵痞將自己經(jīng)營多年的東宮踐踏得一片狼藉。
不過半個時辰,,突然,幾聲刻意拔高的驚呼自后苑一處偏僻的雜物庫房響起:
“報——!崔中丞!庫房地磚之下,發(fā)現(xiàn)暗格!”
“報——!內(nèi)藏制式明光鎧十副,勁弓二十張,橫刀三十柄!”
緊接著,又有軍士自太子書房“搜出”數(shù)封筆跡模仿李賢、內(nèi)容大逆不道、與所謂“外援”密謀“清君側(cè)”的往來書信!
更有數(shù)名早已被控制起來的東宮低級屬官、仆役,被拖至院中,在明晃晃的刀劍與刑具的“提示”下,涕淚橫流地“招認(rèn)”太子如何暗中積蓄武力、如何怨望君父、如何密謀不軌!
一時間,鎧甲、兵器、密信、人證……一應(yīng)“俱全”!火光映照下,那些冰冷的鐵甲、森然的刀兵,與李賢那張因極度震驚、憤怒而扭曲的年輕面龐形成了殘酷的對比。
崔知溫看著眼前這“豐碩”的成果,嘴角勾起一絲微不可察的冷笑。他轉(zhuǎn)身,對著面無人色的李賢,再次“恭謹(jǐn)”地躬身:“殿下,人贓并獲,鐵證如山。臣……只好如實回稟陛下了。”
李賢踉蹌后退一步,靠在了冰冷的廊柱上,只覺得一股腥甜涌上喉頭。他看著那些被“搜出”的物件,看著那些屈打成招的“人證”,終于徹底明白,這不是搜查,這是一場處心積慮、要將自己置于死地的構(gòu)陷!母后……她竟是連一絲轉(zhuǎn)圜的余地,都不愿留給自己了!
寒風(fēng)卷著雪沫,掠過一片狼藉的東宮,也吹透了李賢那顆瞬間冰冷至死灰的心。鐵證已“山”,而他,已成為這權(quán)力祭壇上,待宰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