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駕東奔揚起的塵埃,尚未完全落定,卻已如同冰冷的棺槨,重重覆蓋在長安城以及整個關(guān)中大地的上空。最后的、渺茫的希冀——那來自九重宮闕、或許會有的雷霆賑濟或神秘轉(zhuǎn)機——隨著那倉皇遠去的車駕,徹底煙消云散。留下的,是一座被抽走了魂魄的巨獸軀殼,以及在其疆域內(nèi)無聲走向死亡的萬千生靈。
死寂之都:
長安城,這座曾經(jīng)“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的煌煌帝都,如今陷入了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死寂。街道上不再有車馬喧囂,坊市間不再有人聲鼎沸,連平日里沿街叫賣的販夫走卒、嬉戲玩耍的孩童都消失了蹤影。只有野狗耷拉著舌頭,在空蕩的街巷間游蕩,用泛著綠光的眼睛搜尋著可食之物,偶爾會為了一具來不及掩埋的尸骸而相互撕咬、低吼。一些朱門大戶緊閉府門,門楣上懸掛的“永昌”年號燈籠早已破損,在干熱的風(fēng)中凄涼地?fù)u晃,如同招魂的幡旗。皇宮依舊巍峨,卻像一座巨大的、沒有生命的陵墓,宮門深鎖,隔絕了內(nèi)外,也隔絕了最后一點象征性的生機。
人間慘劇:
苦難在每一個角落無聲上演。
在城西一處殘破的土地廟里,幾十個流民蜷縮在一起,他們已經(jīng)連起身的力氣都沒有。一個母親徒勞地試圖將嚼碎的樹皮喂進懷中嬰兒的口中,那嬰兒卻連吞咽的力氣都已失去,小小的胸膛只剩下微弱的起伏。旁邊,一個老人靜靜地靠著斑駁的泥塑神像,雙眼圓睜,瞳孔早已渙散,嘴角卻凝固著一絲詭異的、仿佛看透一切的微笑——他已在饑餓中悄然離世,無人察覺,也無人有力氣去為他合上眼簾。
道德與倫常在極致的生存壓力下,開始崩解。有傳言說,在那些最黑暗的巷弄深處,在那些被遺棄的破屋之中,已經(jīng)開始上演“易子而食”的人間至慘。沒有人敢去證實,但那空氣中愈發(fā)濃重的、混合著腐敗與某種難以言喻的罪惡的氣息,似乎正在無聲地訴說著這煉獄最深層的恐怖。
陳五的終局:
鏡頭再次拉回那片徹底死去的田野。
陳五依舊坐在那道熟悉的田埂上,仿佛化作了一尊泥土雕塑。他的老妻在三日前已悄無聲息地咽了氣,孫兒也在昨夜的寒冷(即便在酷暑,瀕死之人也會感到刺骨的寒冷)中,在他懷里慢慢僵硬。他親手用那床破舊的、僅有的棉被,將祖孫二人裹了,拖到屋后早已干涸的溝渠里,用最后一點力氣,扒拉了些浮土掩上。
現(xiàn)在,他真的只剩下一個人了。
他望著眼前這片他耕種了一輩子、如今卻如同焦土般的土地。那砸向青石的鋤頭,還靜靜躺在旁邊,鋤刃上的血跡早已干涸發(fā)黑。他緩緩伸出手,不是去拿鋤頭,而是顫抖著,從龜裂的土縫中,摳出幾根早已枯死、硬得像鐵絲般的草根。
他將它們?nèi)M嘴里,用盡最后的氣力咀嚼。干硬的纖維磨損著他口腔的內(nèi)壁,帶著泥土的腥氣和絕望的苦澀。他試圖吞咽,喉嚨卻像被堵住,只能發(fā)出嗬嗬的、如同風(fēng)箱破裂般的聲音。
最終,他放棄了。
他仰起頭,望向那依舊湛藍、依舊無情、仿佛亙古不變的天空。渾濁的雙眼中沒有淚水,沒有憤怒,甚至沒有了絕望,只剩下一種徹底的、萬念俱灰的空洞。他就這樣望著,望著,仿佛要將這蒼天的冷漠模樣,深深烙印進靈魂深處。
然后,那支撐著他身體的最后一絲力氣,悄然流逝。
他佝僂的身軀緩緩向前傾倒,最終伏在了那片他至死未能離開的、干裂的土地上。一只手向前伸出,似乎還想抓住什么,指縫間,是那把枯死的草根。
風(fēng)吹過,卷起塵土,輕輕覆蓋在他漸漸冰冷的軀體上。他與這片他熱愛、依賴、并最終吞噬了他的土地,融為了一體。
無聲的諷刺:
遠處,里正王老栓拄著一根木棍,踉蹌著走過這片死寂的田野。他看到了伏倒在地的陳五,腳步頓了頓,渾濁的老眼里滾下兩行熱淚,卻連走過去查看的力氣都沒有。他抬起頭,目光越過陳五的尸體,落在了村莊入口處那座小小的官衙牌匾上。那上面,“永昌”兩個鎏金大字,在烈日的炙烤下,早已失去了光澤,蒙上了厚厚的塵土,斑駁脫落,如同一個巨大而殘忍的笑話。
“永昌……永昌……”王老栓喃喃自語,聲音沙啞得如同鬼魅,“人都死絕了……地也死透了……這‘昌’……又在何處啊……”
他的聲音,消散在灼熱的空氣中,沒有激起任何回響。
赤地千里,餓殍盈野,哀鴻無聲。
這,便是“永昌”一年,關(guān)中大地最真實、最殘酷的圖景。帝國的權(quán)力核心可以逃離,但這片土地和依附于其上的生靈,卻無處可逃,只能在被遺棄的絕望中,靜默地走向最終的湮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