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衛(wèi)所的軍官,想要的是利益。
朱允熥把因為商稅失去的利益,換一個方式還給他們,盡管出海也是要交稅,但出海的獲利更大。
他們前期是絕對不敢逃了出海的稅,但等到后期,朱允熥再想把一切控制起來,他們想逃也難了。
楊士奇他們聽了姚廣孝的話,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覺得此計,在目前的條件之下,確實可用。
“暫時能用?!?/p>
朱高熾想著贊同道:“這樣就能借用軍隊,把商稅改下去,將來軍隊全部聽從殿下的命令,有軍權(quán)在手,地方的人掀不起風(fēng)浪,短時間之內(nèi)沒問題,可時間一長又如何?”
長久發(fā)展下去,一定會成為新的問題。
姚廣孝似乎也想好了,未來可以解決的辦法,道:“長久下去,就要看殿下能否把兵權(quán)全部握在手中,目前的做法是暫時維穩(wěn),殿下還沒徹底掌權(quán),但在未來……”
他稍稍停頓,續(xù)道:“殿下徹底掌握軍權(quán),大明士兵只對殿下感恩,不再依附于各個將軍,殿下想對武將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前提是不要重文輕武,殿下要做的是文武并重?!?/p>
一個國家,開國時期,絕對是武力充沛。
但隨著國家趨向穩(wěn)定,重文輕武會逐漸出現(xiàn),武將無仗可打,將會不斷被冷落。
這是絕對不行的。
比如以前的宋朝。
朱允熥要的是大明,一直武德充沛,就算沒有姚廣孝的提醒,他也知道該怎么辦。
解縉說道:“殿下對傷殘老兵的恩惠,正是一種收獲軍心的方法?!?/p>
夏原吉贊同道:“沒錯,但殿下最好的,可以掌握軍心,拿下軍權(quán)的方法,還是要從錢入手。”
當(dāng)兵的除了自身是軍戶,不得不入伍,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錢糧了。
當(dāng)兵肯定有錢,也可以有糧。
沒錢沒糧,誰還愿意跟你打仗?
邊軍愿意追隨軍官走私,為的也是錢。
“錢?”
朱允熥道:“愿聞其詳?!?/p>
夏原吉繼續(xù)說道:“目前的軍餉發(fā)放方式,是戶部核對給錢,交付給兵部,再通過兵部給五軍都督府,然后下發(fā)到下面各個士兵手中,不是臣污蔑那些大臣、武將和軍官,而是臣實在對他們沒有信心,一份軍餉從戶部發(fā)出,到每一個士兵手中,得經(jīng)過多少人的手?”
他的意思是說,經(jīng)手的人太多了。
每人扣下一點,扣到最后,士兵能拿到的只會更少。
比如三兩的,最后只能拿到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