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中山東軍區(qū)指揮部。張百川放下手里關于青島前線防御部署的報告,看向肖樺:“老肖,咱們跟那個美國商人約翰遜,還能聯(lián)系上嗎?”
肖樺點點頭:“能,雖然青島在打仗,但咱們控制區(qū)通往海上的秘密渠道沒完全斷。約翰遜的代理人前幾天還問咱們還需不需要什么‘貨’?!?/p>
張百川語氣肯定:“需要,當然需要,而且,現(xiàn)在咱們胃口更大了。以前主要是藥品、零件,現(xiàn)在,得要更多硬家伙?!?/p>
謝福治在一旁問道:“司令員,你又看上什么了?”
張百川掰著手指頭算:“第一,還是藥品,西藥有多少要多少,這是救命的。第二,精密機床,特別是能加工炮管膛線、制造精密齒輪的車床、銑床。第三,特種鋼材,造炮造槍離不開。第四看看能不能搞到一些技術資料,比如造炮的圖紙,哪怕是過時的,也有參考價值?!?/p>
陳榘有些擔憂:“這些東西,可都是嚴格管控的,約翰遜有這路子?就算有,價錢恐怕……”
張百川道:“試試看嘛。咱們現(xiàn)在不是窮光蛋了。魯中發(fā)現(xiàn)的金礦,已經(jīng)開始小規(guī)模開采,雖然產(chǎn)量不高,但換些緊俏貨應該夠用。告訴約翰遜,可以用黃金結(jié)算,也可以用咱們繳獲的日元、美元,甚至可以談談用咱們根據(jù)地的特產(chǎn),比如花生、絲綢抵一部分。關鍵是,他得把東西運進來,”
肖樺記下要點:“好,我讓敵工部的同志抓緊去談。不過,這東西風險大,周期可能也長?!?/p>
張百川擺擺手:“不怕慢,就怕站。這事要長期做,當成咱們另一個看不見的‘兵工廠’來經(jīng)營?!?/p>
正說著,一個機要員送來鑄劍”倉庫的電報。張百川拆開一看,臉上露出笑容。
“老謝,老陳,老肖,好消息,”他把信遞給謝福治,“霍夫曼先生來信,他又給咱們拉來‘人才’了,”
謝福治接過信,快速瀏覽,也笑了起來:“好家伙,還是個搞內(nèi)燃機的專家,叫奧托·施耐德?因為不滿納粹政策,在德國受到排擠,生活困頓?;舴蚵鼘懶沤o他,他就冒著風險,從歐洲繞道過來了?”
陳榘湊過來看:“信上說,人已經(jīng)到膠東了,正在往魯中來的路上。霍夫曼保證,說這個施耐德在機械設計和動力系統(tǒng)方面是一把好手,”
“這可是雪中送炭啊,”張百川搓著手:“咱們現(xiàn)在最缺的就是這種高級技術人才。有了他們,咱們的兵工廠才能從修理、仿造,慢慢走向自己設計、自己制造,回信給霍夫曼,讓他代表我們熱烈歡迎這位施耐德先生,生活上盡量安排好,有什么困難直接提,”
肖樺感慨道:“看來,霍夫曼先生不光是技術上的頂梁柱,他在國際同行里有些聲望,由他出面,比我們自己去尋找要方便得多,也可靠得多?!?/p>
“這就是信任的力量?!睆埌俅ㄉ钜詾槿唬骸拔覀冋嫘拇簿驼嫘膸臀覀?。告訴后勤部門,對這些外國專家,生活待遇上可以適當優(yōu)待,保證他們能安心工作。他們要的不是享福,是一個能施展才華、打擊法西斯的平臺?!?/p>
幾天后,風塵仆仆的奧托·施耐德在交通員的護送下,抵達了魯中兵工廠所在的隱蔽山谷。這個戴著眼鏡、頭發(fā)有些花白的德國人,雖然面帶旅途的疲憊,但眼神中充滿了對新環(huán)境的審視和一絲期待。
弗里茨·霍夫曼激動地迎上去,用德語和他緊緊擁抱:“奧托,老朋友,你終于來了,”
“弗里茨,你的信讓我無法拒絕?!眾W托·施耐德打量著周圍簡陋但井然有序的工棚和車間:“這里……比我想象的要……有秩序?!?/p>
霍夫曼拉著他的手,熱情地介紹:“你看,這是我們的機加工車間,雖然設備老舊,但工人們都很努力。這是我們的煉鋼爐,剛剛完成升級……我們正在嘗試仿制一種步兵炮,但是在炮架復位和供彈機構(gòu)上遇到了麻煩,正好需要你的專業(yè)知識,”
張百川和謝福治也抽空來到了兵工廠,親自見了這位新來的專家。
“施耐德先生,歡迎你來到山東,加入我們共同的事業(yè)?!睆埌俅ㄍㄟ^翻譯,真誠地說道,“我們這里條件艱苦,但我們需要你,中國人民的反法西斯事業(yè)需要你?!?/p>
奧托·施耐德透過厚厚的鏡片看著眼前這位年輕的八路軍指揮官,他能感受到對方話語中的坦誠和尊重:“司令員先生,弗里茨在信里都跟我說了。我很欽佩你們在如此困難條件下堅持戰(zhàn)斗和生產(chǎn)的勇氣。我會盡我所能,幫助你們?!?/p>
他沒有休息,就投入了工作。在查看了那門正在攻關的步兵炮原型和設計草圖后,他指著炮閂和復進機構(gòu):“這里的杠桿比例設計可以優(yōu)化,能減少操作力。還有這個彈簧的材料和熱處理可能不過關,容易疲勞失效……我需要一些計算和數(shù)據(jù)?!?/p>
霍夫曼立刻找來紙筆和計算尺。兩位德國工程師,就在這山東腹地的山溝里,趴在簡陋的木桌上,用德語夾雜著生硬的中文,和中國的技術人員一起,開始了緊張的技術攻關。
看著車間里忙碌的景象,聽著那熟悉的德語討論聲和中文翻譯聲,張百川對謝福治說:“老謝,你看,咱們這‘土包子’兵工廠,現(xiàn)在也有點正規(guī)化的意思了。”
謝福治笑道:“這說明咱們的事業(yè)是正義的,得道多助嘛。等以后條件好了,咱們還要建更大、更正規(guī)的兵工廠,造咱們自己的飛機、坦克,”
張百川語氣堅定:“會有那一天的,不過現(xiàn)在,咱們得先把約翰遜那邊的生意談好,給這些專家們弄來他們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p>
青島港口的僵局仍在繼續(xù),但在這遠離前線的魯中山谷里,另一場關乎未來實力的“戰(zhàn)斗”也在悄然而堅定地進行著。通過商業(yè)渠道獲取稀缺物資,通過國際友人引進技術人才,張百川正用他敏銳的眼光和務實的手段,為山東軍區(qū)積蓄著更為深厚、也更為長遠的戰(zhàn)爭潛力。那條停泊在青島碼頭的“圣瑪利亞”號貨輪的秘密尚未揭開,但新的希望,已經(jīng)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交流和合作中,悄然萌發(fā)。